教育部制定首个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1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获悉,为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这是教育部就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制定的首个科技创新五年计划。
《计划》就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一系列行动,包括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等。其中提出,支持建设一批有示范性的高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高校师生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活动。
引导高校建脱贫机制实验示范区
《计划》提出,通过五年时间,使高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是主要目标。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7大行动,其中包括科学研究支撑行动、技术创新攻关行动、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成果推广转化行动、脱贫攻坚助力行动、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研究支撑行动提出,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其中具体提到,重点解决农业生物遗传与基因编辑、动植物优良种质资源挖掘、乡村治理、农村组织等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积极参与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此外,还要发掘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与农业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以高科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脱贫攻坚助力行动方面,《计划》提出,引导高校进行精准脱贫机制综合实验示范区建设,围绕致贫的制度和非制度性因素,构建德治、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题,高校与其他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
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支持师生创新创业
根据《计划》提出的能力建设提升行动,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农村发展研究院、示范基地、保护区等也将逐步建设、完善优化起来。
《计划》提出,支持高校积极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馆)等国家级科技平台基地。新建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条件能力。
同时,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乡村和企业等主体协同互动,建设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
《计划》还提出,优化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布局,成立全国性和区域性联盟,构建国家需求导向、项目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的高校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机制。
人才培养提质行动方面, 《计划》提出,支持高校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设一批一流农林专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在成果推广转化行动上,《计划》提出,要加快农业技术转移转化。鼓励高校建立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成果孵化平台等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支持高校与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在乡村产业、教育、文化、医疗、建筑、交通、生态、安全等领域孵化一批乡村振兴引领型企业,推动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此外,支持建设一批有示范性的高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高校师生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
新闻推荐
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亨特在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 视觉中国图随着英国脱欧进入最后三个月倒计时,英国国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