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业绩承诺到期 中报百家公司或“集中卸妆”

华西都市报 2018-07-26 03:28 大字

制图高翔

集中到期

A股在2014年-2016年经历了并购高峰,三年过后,业绩承诺到期也是如约而至。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2016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过会合计803单,至2016年512桩并购交易需要履行业绩承诺,超过60%以上进行了业绩对赌。

2017年年底,已经有201家上市公司脱离了业绩承诺期。即将发布的2018年中报,将是这些上市公司不需要承诺业绩的第一次大考。随着承诺期的集中期满,上一轮并购高峰所购资产的成色,也将褪去铅华,以最真实状态面对投资者。在2018年-2019年,还有600多家上市公司,相继脱离业绩承诺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年承诺期内,相关重组方遵守业绩承诺的比例为70%,考虑到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虽然有一定违约,但总体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是否褪色

业绩承诺在以往的重组交易中,占到了六成以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体现交易标的对自己的业务发展存在较强信心,能够为上市公司、二级市场提供良好预期;另一方面,作为基于未来收益的支撑,能够技术上回答估值的合理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业绩承诺一般也会受到欢迎,原因是:业绩承诺会同时约定业绩补偿安排,以保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但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由于财报在技术上具有可调节性。相关重组方,有能力有动力通过寅吃卯粮做高承诺期业绩,避免触发补偿条款。这样的后果就是,业绩承诺期之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的滑坡。

如神州泰岳,公司在2015年完成了收购祥升软件股权事宜,相关重组方进行了业绩承诺,最后一期承诺是在2017年。在承诺期内,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最差也有将近1亿元。但2018年中报,公司预告业绩将会“首亏”,同比下降990%。

Wind统计发现,2018中报将有201家上市公司刚刚脱离业绩承诺期。其中,主板70家,中小板65家,创业板66家。有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坦言,中小创公司的业绩情况尤为值得重点关注,防止出现财报黑天鹅。

并购后遗症

根据资本市场经验,并购重组的成功率一般为2-3成。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从初期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到后期的业务板块整合,并购重组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

并购重组不成功的标志之一即是商誉减值。2017年,A股所有公司商誉减值损失364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是114亿元,2017年净增250亿元。随着业绩承诺期到期的集中到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增加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据统计,截至2018年一季报,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2013年初起至今商誉规模累计增长幅度超过30倍的行业,包括了传媒(43.2倍)、休闲服务(34.4倍)和电子(30.9倍)。

新时代证券研究发现,根据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案例来看,并购标的若在某一年承诺期未完成业绩承诺,且完成额不到70%,那么期末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承诺期过后,虽然标的业绩大幅下滑,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第一年末对标的计提商誉减值,第二年如果标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此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

数据来源Wind资讯综合新华网《证券时报》

新闻推荐

央企保利拟发行150亿公司债 前一日刚斥资101亿元拿地

央企保利地产(600048.SH)在7月24日斥资101亿元拿下了两宗地块的当日,还签署了一份150亿元公司债的募集说明书。7月25日,上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