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结构性存款成“网红产品”爆红背后“真假结构”待规范

当代生活报 2018-05-24 17:51 大字

对于在近期准备选购银行理财产品的诸多投资者来说,结构性存款并不是一个陌生名词。进入2018年以来,结构性存款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理财产品迅速蹿红,成为各家中小银行争相推荐的“网红产品”。

1 不经意之间

结构性存款“一夜蹿红”

在记者走访多家中小银行网点的过程中,多数网点在门口的电子滚动屏上发布了结构性存款的产品信息,“保证存款本金、保证收益”的宣传让路人驻足不已。而在迈入银行大门之后,富有网点特色的公告板上,结构性存款已与大额存单、银行理财产品“分庭抗礼”,占据有利地形。

某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现在的结构性存款既有存款的风险等级,又有理财产品的收益,堪称“完美”投资。“对于看重资金安全性的客户,结构性存款是纳入存款保险制度之中的,万一出现银行倒闭等极端情况,50万元以下额度可全额赔付。”

2 爆红背后

“真假结构”待规范

从数据来看,结构性存款在今年以来的扩容速度可谓“突飞猛进”。央行披露的《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8.8万亿元。而在2017年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仅为5.8万亿元。除此之外,2018年前3个月新增结构性存款高达1.84万亿元,已超过2017年1.8万亿元的全年新增规模。

而据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中小银行在结构化存款方面发力更猛,存款有综合优势的大行增速则相对温和。2017年二者增速差距不大,在10%以内;但今年以来,二者增速差拉大至10%以上,预计中小行负债端压力相对大行增加。此外,互金宝宝类产品、货基产品对银行存款分流压力迫使银行加大对个人存款的吸取力度。截至2018年3月底,个人结构性存款大银行的同比增速达到60%以上,中小银行更是达到了75%。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并非新型产品。据悉,早在2002年,光大银行就已开始推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此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也相继推出汇利通、汇利丰、汇聚宝、汇得盈等结构性存款产品。从产品结构上看,虽然挂钩衍生品不同(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指数等),但结构化存款的基本结构不变,以“基础存款+金融衍生品”的模式进行。除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外,投资者还可获得与标的价格波动挂钩的衍生收益。

3 结构性存款

当真是“完美投资”吗?

观察部分银行公布的产品说明书不难发现,其仅对产品挂钩标的及收益计算方式进行说明,但并未透露实际的衍生品交易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其交易结构的真假令人存疑。

以多家银行结构性存款挂钩的“美元LIBOR3M”指标而言,部分中小银行将其结构性存款高收益的触发条件规定在该指标波动范围在“0-8%”之间,在超过8%以上才将出现低收益情形。而记者自Wind数据调取近30年以来该指标的波动情况,上一次该指标超过8%是在1986年-1990年期间,该极端情形已有20余年未曾出现。2018年以来,该指标波动平稳,收益率尚未出现超过2.4%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相当于与银行签了一个“稳赢”的对赌条款,而条款的设计者如此“慷慨”,令人对其背后目的充满遐思。

中泰证券固收分析师戴志锋撰文指出,结构性存款利率较为灵活,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是揽储的另一种方式,可以解决表内存款问题;而对于表外而言,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是很好的向净值型产品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产品形态,可通过收取管理费、销售手续费等提高银行中收,解决预期收益型产品转型问题。

此外,戴志锋亦指出,目前多家银行为规避资管新规,通过发行结构性存款代替保本理财,以此吸纳负债,很多中小银行业跟风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实现高息揽储。但假结构性存款仍属于变相刚兑,未来一定会面临严监管。预计未来针对结构性存款的专门性监管政策会逐步出台,引导商业银行向“保本理财-假结构性存款-真结构性存款”的方向过渡。 (据《证券日报》)

新闻推荐

没有400万股票市值顶格申购富士康 打新基金可以考虑吗?

富士康。第一财经日报-东方IC资料图还在为错过第一只“独角兽”药明康德(603259)而懊恼?第二只“独角兽”富士康工业互联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