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谈吉利入股戴姆勒:钱不是问题 政策才是
在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成功拿下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近10%股份,成其最大的单一股东之后,中外之间,各种评论都有,高兴的声音,担忧的声音,巴不得失败的声音,被嫉妒折磨得要死的声音等等都有,可以说压力与兴奋同在,嫉妒与担忧同飞。
有所谓“冷静”的评论认为,“吉利奔驰”指日可待的说法基本瞎扯。因为目前看来,这一憧憬还为时尚早。路透社2月27日援引德国《斯图加特报》说法称,德国经济部长吉普理斯(Brigitte Zypries)已经表示了,德国政府将仔细审查中国吉利汽车购买价值90亿美元的戴姆勒股权的决定。这些典雅的绅士们,一旦“事到临头”也就不那么绅士了,“我们必须非常仔细地审查,我会持续密切关注吉利的入股,会检查它是否遵守了股权登记要求,”吉普理斯说,“吉利做出收购9.7%戴姆勒股权的决定需要得到解释……,如果有一名竞争对手公司的代表在戴姆勒监事会中占一个席位,那可能会带来问题。”
有消息说,由于吉利方面可能会得到戴姆勒一个监事会席位的问题,戴姆勒公司内部也存在不满。据《德国商报》报道,购股消息传出后,戴姆勒监事会的员工代表宣布,将仔细研究吉利集团的承诺与行动,寻求阻碍吉利获得公司监事会席位,“这或许让身在德国的李书福不得不改签回程机票”。说白了,就是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怎么占便宜都行,占便宜占了几十年还嫌不够,中国不应该有任何话讲,而一旦中国公司收购了德国公司,那就要拿着放大镜来检查了,话可就多了去了。
据说,戴姆勒方面的监事会员工对此事的另一个关注点还在于吉利进入后对德国国内就业岗位的保障,“劳方将仔细审视这笔收购案,并且尤其关注戴姆勒在德国的就业岗位保障事宜”。这当然是他们的权力,但这么点小股权,仅仅是一个监事会的席位,就能影响到什么“就业保障”的大事吗?明显是胡扯!要说涉及到“就业保障”的事情,被美国行政部门罚得底朝天,就差掉下裤子了,那才真会影响到“就业保障”。
所谓的德国国内的部分市场分析专家发出警告称,如今吉利将会对戴姆勒策略和技术过于了解,这个基本上也是胡扯,这些德国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一年两年了,各种技术推介,技术介绍与技术合作,纵向与横向都有,深入而持续,涉及面非常广泛,要说“了解”早就不是问题了。对于戴姆勒来说,通过有可能的各种合作而产生更多、更高、更广泛的技术价值,才是企业更重要的事情吧。
好在德国市场也有真正冷静的声音,戴姆勒在企业层面对交易保持了三缄其口,表示投资对话的具体内容是商业机密。德国政府大部分人士也认为,吉利入股奔驰一事纯属“企业自主决策”,政府无需对这笔交易表示担心。德国社民党经济议题发言人韦斯特法尔(Bernd Westphal)就认为,吉利入股戴姆勒并无大碍,“原则上,我们不能散布德国吓阻外国投资者的信号。有关传媒的报道称,德国联邦政府一名发言人已经表示,李书福与默克尔的经济政策顾问进行过会晤,但依照惯例,德国政府不会透露这一会晤的进一步信息。事实上,李书福是从二级市场买下的戴姆勒股份,实际根本无需戴姆勒公司同意。只不过光明正大的中国实体公司还是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远比国际资本圈见到有利可图,动辄启动狙击行动的行事风格要审慎、友善的多,这明显是奔着合作共赢的长期投资去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资金,尤其是在中国国内处理安邦保险的背景下,李书福的这一投资的风口,明显令人担心,他是在搞逆风行船。
其实,类似的担心就连吉利集团自己都难免忧色。有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方面已经再三解释,这次的投资完全通过吉利海外公司、海外资本市场运作而来,并未使用中国境内资金,花费资金数量远低于90亿美元的股票价值。当然,也有中国媒体如腾讯财经《棱镜》就刊文称,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集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报道称,2月26日就有入股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某地方国资的消息传出,不过也有少部分境外资金。现在的形势似乎成了这个样子——如果李书福动用的是境内资金,那么就该死,因为这个原因,已经死了一批企业了,如果李书福动用的是境外资金,则还好一些,毕竟不关中国的事情。
我要警告的是,这样的舆论是危险的,构建于此的政策趋势,也是危险的!
吉利集团已经急慌慌的发出消息,证明自己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外部资金。目前,戴姆勒最大股东为科威特投资局,持有6.8%的股权,第二大股东为贝莱德,持有6%的股权。对于90亿美元并购资金的由来,李书福自己亲自回应称,完全通过吉利海外公司海外资本市场运作而来,并未使用中国境内资金。吉利找了两个伙伴兴业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各自为吉利融资筹款。
按照行业的分析,李书福抵押了部分吉利及戴姆勒股权,来获得银行贷款资助,吉利集团、兴业银行香港分行以及摩根斯坦利各承担2.23%的股权收购,这个拆分比例的猜测也符合戴姆勒关于3%举牌线的规定,在交易结构中,二级市场直接收购占到4.9%,剩余4.79%部分采取向对冲基金借股的方式进行。而在今年2月,两部分股权合并,一次性交割给吉利方面。这类交易的背后规则是,吉利方面出资不应少于全部的50%,李书福出资应该在28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钱不是问题,政策才是问题!
现在的世界,形势正在出现急剧的重大变化。过去的中国,以贸易、主要是进出口来参与国际市场,因此国际贸易的逆差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买卖做大了,有赢利就有逆差,尤其是中美、中欧关系,逆差总是成为人家谈判的筹码,令中国政策部门大伤脑筋。为了平衡这种关系,中国甚至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回购各国政府的公债,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我的观点是,今后的中国必须看到三种变化,第一种变化,国际贸易的平衡越来越困难了,再用泡蘑菇,讲条件,回购少数高科技产品,买各国公债的方式,在世界保守主义的大潮面前已经非常困难了,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想出新办法;第二种变化,中国实体经济已经崛起,而实体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走向世界,就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直接的“卖产品”的方式,必须要寻找可以为世界各国接受的方式来实现对世界市场的参与;第三种变化,实体经济实际也是一个资本壳子,变制造业为产业,变实业为资本,变实业为合作基础,是对实体经济的一种资本运用,让产业资本力量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出价值和效用。关键是政策,要从战略层面充分注意到、意识到形势的急剧变化,脱颖而出,形成新思路,主动调试、创新,以便适应世界市场崭新的大格局。
所以,十九大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怎么走,宏观是可以有提法,但实际经济政策上也必须要有办法。
具体战略上的政策操作可以考虑的政策变轨是,首先,平衡国际经贸的是实体经济投资,经常帐与资本账的对冲。贸易上,我赚钱了,但资本投资我给你了,还是为你国创造就业了,所以还是平衡的。其次,平衡国际贸易的主体,由政府部门转向实体经济部门,充分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实体经济走出去,大搞产业资本合作。第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是空话,要有办法,有创新,有支持,产业发展,由产品到技术,再由技术到资本,再到共享市场,这是必由之路,正常而健康的发展道路。所以,通过参与国际上的产业资本合作,提升中国实体经济的层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完全必要的政策激励。
很多人担心,过去搞对外投资,买银行、酒店和房地产的被否定了,那么今后实体经济走出去,是否也会面临同样被否的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看中国的外汇平衡,适度为之是必要的,但大方向是无可置疑的。中国的外汇平衡的确非常重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非常重要,但不能总是从微观角度来看这种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持有全球资产的价值去追求一种宏观的汇率平衡。钱放在口袋里面是钱,钱放在资产上也是钱,还是平衡的。至于产业投资与纯资本的价值差异,主要是看资本泡沫和硬需求。
所以,总体来看,李书福投资戴姆勒的钱,就算不是境外的钱,也应该支持。实际国家政策也是支持的,政策否定的从来都是资本投资,而不是实体经济投资,现在只是由于媒体的过分而不当的解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压力。从技术角度看,吉利收购戴姆勒股权有望接入戴姆勒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甚至可在国内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而戴姆勒在电动化发展上,一直比较激进,具有深厚的技术能力。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李书福的做法都不是在找死,今后这样的实体经济对外投资,预料将会日益明显的成为一种国际投资新中介,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产业资本合作渠道。
李书福的投资应该支持,中国的实体经济今后将会日益成为新的海外投资中介渠道。
(作者系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陈功)
新闻推荐
财政部记者会就热点话题进行回复个税起征点将考虑消费水平【减税降费】今年预计减税超8000亿【房地产税】将合理降低交易环节税负【政府债务】未来几年债务风险可控
7日,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发如何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税立法如何推进?个税起征点调至多少?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