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财经聚焦 “一降一升”致2017年CPI温和上行

潍坊日报 2018-01-11 09:00 大字

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全年CPI比上年上涨1.6%。食品价格下降和服务价格小幅走高,是去年物价温和上行的主要原因。2018年物价走势如何?此间专家进行了“会诊”。

CPI连续9个月处于“1”时代

全年食品价格15年来首降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3%。全年来看,CPI同比涨幅连续9个月徘徊于“1”时代。

去年12月份,从环比看,随着天气转冷,鲜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鲜果和鸡蛋延续上月涨势,涨幅均超过5%,猪肉、水产品和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涨幅均在1%左右,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是影响物价环比变动的主要原因。

CPI同比变动则主要受到服务价格上涨拉动:去年12月份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6.6%、2.8%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1.37个百分点,占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七成以上。

从全年看,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去年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

回顾2017年,在节假日因素推升食品、交通、服务价格及成品油调价影响下,去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1%,是全年高点。由于春节后消费、旅游需求回落及翘尾影响减弱等因素,2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8%,是全年低点。

在随后的月份中,受服务价格整体小幅上行,猪肉、鲜菜、鸡蛋、旅游、家庭服务等价格季节性波动影响,通胀幅度总体呈逐月小幅扩大趋势,在个别月份略有回落。

百姓消费升级

推升服务价格小幅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服务价格小幅上升,既是影响去年物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折射相关供给增加以及居民需求升级。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八大类商品服务中,去年涨幅最大的是医疗保健,上涨了6%。一方面,我国正在推行医疗改革过程中,短期内部分药品价格有所上涨;另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提升,百姓对身心健康更为重视,扩大的需求也推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3.2%,其中,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4.1%。

此外,家庭服务、教育、旅游等服务业价格涨幅相对较高。携程旅行网反馈,去年预订中高端旅游产品游客增多,体现百姓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这也倒逼业者增加优质供给。

多重因素或致今年CPI上行

预计通胀水平总体温和

从近期来看,受春节临近及寒冷天气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食品价格将有所上涨从而推升CPI涨幅。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工业品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可能会向下传导;居民收入增长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需求升级带动相关商品服务价格提升等,这些因素或成为推升物价水平的动力。但在国内需求平稳、货币政策稳健的背景下,2018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多位专家预计,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2018年物价涨幅预计较2017年将有所扩大,但通胀水平总体温和。

(据新华社上海1月10日电)

新闻推荐

2017年CPI温和上行今年走势如何?

连续9个月处于“1”时代2017全年·数据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全年CPI比上年上涨1.6%。食品价格下降和服务价格小幅走高,是去年物价温和上行的主要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