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岁末存款搬家成考验——— 银行纷纷发力创新产品“吸存” 国有银行纷纷调高存款利率

黄海晨报 2018-01-11 01:22 大字

元旦刚过,银行又在备战“开门红”,揽储力度依然没有减弱。而在货币基金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冲击下,银行存款增长乏力,“拉存款”压力巨大。调查发现,不少银行在岁末上调银行存款利率的同时,也通过创新各种方式来吸收存款,如在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方面齐发力,防止存款“被搬家”。

根据央行统计,2017年前11个月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696.04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58.91万亿元,增幅9.25%。虽然总体依然保持了增长,但从增速来看却在下降。2017年前11个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增量为3.82万亿元,比2016年前11个月少增1328亿元。

而据融3 6 0数据,2017年四季度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为2.29%,环比增长0.65%,比2016年四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而2017年下半年起,国有五大行存款利率开始明显上浮,到第三季度,国有五大行的中长期平均存款利率已超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在第四季度,国有五大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中,农行较三季度上升较多,一年、两年、三年期限利率最高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0%。

除此之外,在纳入360统计的35个城市中,邮储银行在第四季度的各期限存款利率都略有上升,尤其是3个月存款利率最高达到1.69%,较上一季度上升1 2 . 6 7 %,较基准上浮53%,这是邮储银行2017年四季度以来上浮最高的一次,也远远超过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期限存款利率。其次,邮储银行一年期限的存款利率最高上浮也达到了50%,达到2017年以来该行存款利率的最高值。

年末部分定存利率超大额存单

据悉,自2017年以来,大额存单的利率相对保持稳定,较基准利率上浮区间为30%—40%,部分较高利率上浮45%以上。但由于岁末揽储压力大等,去年第四季度部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力度甚至高于大额存单。

以邮储银行为例,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上浮53%,而第四季度大额存单3 个月利率最高上浮为45%,再加上大额存单起存金额通常在10万、20万元以上,门槛较高,对储户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虽然有些银行在大额存单付息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按月领取利息、允许转让等,但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优势也已经不明显。”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银行为“吸存”发力产品创新

在现有存款产品吸引力下降,“吸存”压力却不减的情况下,为扭转存款搬家的趋势,银行也纷纷发力推出各类新产品。以智能存款为例,是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更灵活的一种方式,既能够取得定期存款的收益,又能灵活取出不影响收益。

根据融360统计,在纳入统计的110家直销银行中,有61家直销银行推出了智能存款类产品,占比为55%。智能存款的门槛也比较灵活,有500—10000元不等,也有少部分门槛高达5万甚至50万元,利率也比普通定存更有优势。比如,某城商行直销银行APP上显示,其智能存款6个月、一年期利率分别为1.95%、2.25%,均较基准利率上浮50%,且起存金额只需1000元。

此外,更多银行也在结构性存款产品上发力,某股份制银行APP上显示,其结构性存款10万元起存,100%本金保障,并保底同期定存利率,32天的利率区间在1.15%—4.15%,利率优势明显。

“越来越多的银行在上调结构性存款利率,虽然预期收益率不一定高,但很稳健,对于偏好保本型投资的人士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刘银平认为,受资管新规以及规范银信业务等政策影响,银行考核压力仍在,后续仍会在存款方面发力,尤其是正在迎战“开门红”的第一季度,存款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不大。未来,银行或会更多地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等企业合作来吸收存款,“吸存”互联网化或也成为趋势。

(据《信息时报》)

新闻推荐

新华保险 持续提升小额理赔服务能力

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新华保险一直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视为公司回归保险本原、服务民生保障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2017年5月,在对过往理赔大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