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金融泡沫 须加强与市场沟通
近年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金融运行“脱实向虚”现象被广为诟病。为引导金融“脱虚向实”,及时防范金融风险,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必须深刻理解。
首先,金融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脱实向虚”?人们往往用“舟与水”的关系来形容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离开了水,舟之难存;即使有水,小水也难行大船。金融业之所以能够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继续运营,主要原因是人为制造了可以支撑金融之舟运行的“金融泡沫”。
在客观上,“金融泡沫”能够迅速地抬升金融之舟,甚至速度要比实体经济对金融之舟的抬升快得多。但在泡沫之上运行的金融之舟,所冒风险要远远高于在实体经济之水上运行。原因很简单,泡沫容易破灭,金融之舟也会随之倾覆破碎,而且是致命的,与在实体经济之水上运行完全不同。这也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金融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应该怎样认识“金融泡沫”?金融市场上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出现金融泡沫化运行,致使金融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空转”,其危害是巨大的:一是扭曲资源配置,大量货币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向金融市场逐利,热衷于“热钱”“快钱”“短钱”,进而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这正是目前中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二是“金融泡沫”很容易破灭,几乎每次“金融泡沫”破灭都会引发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严重时还会引起经济危机。
“金融泡沫”是有市场边界的,而且存在天生的政策敏感性缺陷。一旦“金融泡沫”超过市场边界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泡沫破灭是必然的。从实践上看,一旦泡沫破灭,首先将导致相关金融机构猝死,然后通过金融市场波及其他金融机构,风险开始快速跨市场、网络式的蔓延,酿成金融危机;任何金融危机都会引发金融收缩,最终波及实体经济,严重时会引起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到之后的金融危机,最终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就是沿袭这样一条路径。
第三,怎样才能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提出了“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笔者理解,“回归本源”就是回归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逻辑关系,关键在于建立“抑制金融运行泡沫化”的监管机制,包括建立“金融泡沫”评估体系、预警体系、应对与处置预案。
需要强调的是,监管部门在应对具体金融市场波动、具体金融事件时,需要在市场关联、舆情信息、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相应权衡,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争取在与市场沟通中,由市场“自我消化”,避免解决问题时采取过激措施,并及时预防由此产生的潜在风险。如何权衡,如何沟通,考验监管当局的政治智慧和市场智慧。《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受利好因素影响,国内正迎来新一轮集成电路投资热潮。但专家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配套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