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美好也要未雨绸缪
近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你的移动货币——不带现金或银行卡在中国生存一天》的文章,记录了一位美国记者在北京不带现金、银行卡,只带手机一天生活的体验。
这种利用手机APP进行的支付,是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交易手段更新。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智能手机业务量在我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支付额达到1.85万亿美元。手机支付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无现金支付的美好期待:它既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也增加了消费的安全性。而对国家来说,既省去了纸币印制的成本,节省了社会资源的消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因此,近几年来,央行已经着手进行无现金交易的研究。
手机支付得以实现快速“攻城略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在推广过程中基本没有增加店家的支出。之前,在商业银行信用卡推广中,店家被要求安装POS机设备,而且还需要进行人力培训,因此普遍热情不高,一些小店至今没有普及。相比之下,手机支付极具优势的交易成本以及杜绝收假币的可能性,提升了其推广价值。
技术的进步,正在推动无现金社会的目标提前到来。可以期待,随着手机支付应用进一步铺开,它将成为民用消费支付的主流模式,现金流通将大幅减少。这对整个社会都是好事。政府管理部门应支持这种由新技术催生的新型支付方式,为其快速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应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深入研究无现金交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移动支付领域,蚂蚁金服和腾讯占得先机,一些“游戏规则”也由这两家企业制定,他们已经高度掌握了对这一模式的话语权。两者之间虽然也有竞争,但并不充分,公众对此也有技术优势发展成为技术垄断的担忧。如何建立健全对手机支付的监管,既不伤害它的发展,又能避免出现扰乱金融秩序的风险,央行等管理部门应未雨绸缪。 (周俊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林珂周二大盘反弹乏力,午后跌势明显加速。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45%,报收3061.95点;深成指下跌1.37%,报收9763.78点;创业板指下跌1.67%,报收1758.23点。两市成交量出现一定程度放大。虽然大盘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