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并非IPO提速惹的祸
不过在业界看来,次新股业绩下滑与多因素相关。来自监管机构的信息则显示,IPO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于严格,“带病闯关”空间已被大大压缩。
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企业盈利情况浮出水面。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关注。
统计显示,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3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亏损,10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业绩下降,其中业绩降幅超过50%的有26家。
一季度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恰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同步。有人质疑这会不会是IPO提速“惹的祸”?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贺宛男撰文称,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亏损加上业绩下降的比例估计在15%至20%。如此高的比例为历年所没有。“一上市就告亏,板子该打谁?”贺宛男说,发行公司该打,中介机构也有责任向投资者说清楚。
在多位业界人士看来,多因素导致了次新股中“地雷”增多。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兆分析认为,在目前上市周期冗长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确存在等待期内“冲业绩”,上市后继续增长乏力的情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等专家也表示,盈利下降的次新公司中,除了少数上市前进行利润“包装”外,大多还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所致。特别是新上市公司以中小市值居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一些行业的确存在经营季节性波动的特征,这也导致部分次新股一季报业绩“变脸”。
经历了2016年的提速之后,IPO 已步入常态化,今年以来稳定在每周核发10家的节奏。
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认为,IPO否决率上升、核准率下降,部分在审企业撤回申请,均显示在发审趋严背景下,“带病申报”空间被大大压缩。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昆明5月8日电(记者李家瑞)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制约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云南省保山市近年探索“51+49”股权结构模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该模式实行政府入股占51%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