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农』头高昂 特色畅想 ——淮南市农业农村工作扫描

淮南日报 2017-04-23 06:00 大字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农”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五大示范行动”,淮南市加快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有机生态农业强市,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村面貌较大改善。

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建设,深化粮食高产高效创建,督促寿县、凤台县、潘集区建设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5个、示范村5个、示范家庭农场5个,实施粮食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扩大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认真总结2016年稻田养殖示范经验,扩大示范点数和示范规模。推进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升,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2家。稳定猪禽生产,推动畜禽标准化养殖,创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示范场5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100%,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继续在淮河、高塘湖、焦岗湖“一河两湖”等重点水域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大力推广沉陷区生态养殖技术,为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产业化工作的主要抓手,招大商、引强企,培育一批农业支柱型的小巨人企业。2017年,力争全市主营收入超2亿元企业达到10家,超3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中园”,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度达到50%。推进沿淮100万亩优质小麦、100万亩优质水稻、3万亩特色精品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个,其中市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0个。发展休闲创意农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观光游、采摘游、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新增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示范点1个。充分发挥合肥、上海、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平台作用,加大对淮南市名特优农产品展览展示和宣传推介,开拓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111”示范创建活动,围绕规范化服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水平,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户、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继续抓好全市43个土地托管服务点建设,引导服务组织提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进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服务覆盖面扩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00万亩,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0万亩。坚持秸秆全量还田为主的推进模式,探索建立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政府主导、农技人员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80%以上。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实施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项目,建成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60套。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以“菜篮子”产品为主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大宗粮油为主体的绿色专用原料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成淮南市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拟安排试点企业5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督促指导凤台县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年检测蔬菜样本不少于17000个,狠抓农业投入品和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全年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稳步扩大农业“三品认证”总量,全年认证“三品一标”20个以上。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运用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试点。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在完成8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推进其他有条件的村开展改革。组织引导具备条件的农业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融资,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定向融资。

现代农业服务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淮南市把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做为提高规模化生产程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示范点建设,全市各类农业生产组织服务范围覆盖了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营销以及农机服务等各个方面,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提升了农产品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截止目前,全市从事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的组织已经发展到近1700多家,托管服务面积近80万亩,从事农业服务业的专业农民有近5万人,分别从事水稻育苗和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粮食机收及收购、农产品运输与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畜禽养殖疫病防疫等各项为农服务行业,其中:从事农业服务的农民专业协会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7家;农资连锁经营店268家;为农服务龙头企业68家。

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事关淮南市现代农业的建成。下一步,淮南市将加强规划,培育服务龙头,牵头制订淮南市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将现代农业服务业作为创新型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推进快速发展。促进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选择部分发展前景好的龙头组织,加大扶持力度,争取2-3年内培育出年服务收入超亿元的组织1-2家。继续开展走出去战略,促进机插秧服务合作社、统防统治合作社和机收服务合作社外出订单作业,扶持农产品经纪组织在大中城市农贸批发市场设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居民小区农产品直销店。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

淮南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化劣势为优势,确立了“打造特色精品农业大市、有机生态农业强市”的目标,2010年以来,全市建成了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个,创建了149个特色精品农业专业村和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潘集酥瓜、八公山豆腐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时建成12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淮南农业精品迭出,沿淮黄心乌、寿县青毛豆、八公山豆制品、大通双孢菇、山南草莓、潘集酥瓜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播,远销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淮南已成为安徽省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乳制品加工基地。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淮南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了重要地位。

1、寿县青毛豆

寿县涧沟镇发挥沿淮湾地特点,进行GAP认证发展青毛豆生产,面积5万亩,是安徽省最大的青毛豆生产基地,年产达6万吨,产品出口韩国、日本,青毛豆生产比当地农民常规黄豆种植亩均增收达1500元。

2、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作为淮南市特色精品农产品于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目前除销售本地和周边地区外,正通过“潘集酥瓜”网上电子销售平台热销长三角地区。全市种植潘集酥瓜3万亩,总产值5亿元。

3、江淮分水岭地区草莓

草莓种植为淮南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以山南曹庵等四个乡镇为主的草莓种植业基地,建成草莓育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通过繁育更新品种、革新栽培技术,实现了草莓增产增收。

4、江淮瓜菜育苗生产基地集群

发挥山南区域气候优势,以益农种苗为龙头带动,推进嫁接育苗和周年育苗产业发展,形成10余家育苗产业集群,年育苗能力1亿株以上。淮南市益农瓜果公司种苗产业位居前列,常年致力于瓜菜新品种、设施温室物联网技术、育苗技术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智能育苗温室实现周年种苗供应,为省内外输出了大量优质种苗。

5、大通双孢菇基地

大通区是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拥有丰富的牛粪资源,同时是水稻主产地,稻草产量较大,而牛粪和稻草是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大通区发展双孢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7年起,东祥双孢菇合作社、运泽双孢菇等合作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带动了800多户农民种植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年产1.2万吨,产品远销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绿色农产品加工加速发展

2016年,淮南市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加速发展,已成长为继煤电之后的全市第三大产业。下一步,淮南市将积极实施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五大工程。

1、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寿县、凤台县、潘集区规划建设独立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谢家集区启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2017年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他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中园,2017年具备项目落地条件。各县区在农产品产业园建设基础上要启动农业科技园或农业创业园建设。

2、招商引资带动工程

充分认识淮南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与产业集群协同促进发展的局面。

3、领军企业培育工程

参照国家税则、国内外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等行业标准遴选一批农产品加工行业领军企业,给予财政、税收、融资和贸易政策等方面的重点支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质量安全和节能减排为标准,择优支持粮油加工、大豆加工、果蔬加工业和肉类加工等产业中领军企业,进行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形成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

以领军企业培育为契机,加快知名品牌建设力度,减少代加工品和原料初加工品的生产经营,助力产业体系整体提升,重点建设航空食品品牌、糯米加工品品牌、大米加工品品牌、专用面加工品品牌、大豆制品品牌、果蔬制品品牌、牛肉汤品牌等,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驰名品牌。

4、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深化并完善产学研政科研体系,争取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协作分工,取得实质性进展,解决淮南市农产品产业发展中亟需的技术,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

5、配套体系建设工程

以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跨越突破”的设计理念,谋划开展八公山谢家集物流服务和凤台物流服务重点项目,围绕沿淮产业带和济祁高速产业带,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围绕食品安全,建立市级、园区和企业相结合的安全监测和检验平台,保证产品质量。充分利用淮南市政府、淮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行业协会的网络平台资源,定期发布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报告和市场调研报告,督促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变生产方式,促进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建立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努力推进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完善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支持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不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全面开展“税融通”业务,进一步促进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门槛。

“合淮”同城共建蔬菜基地

2010年以来,在合肥市的大力支持下,淮南市寿县组织实施了合作共建蔬菜基地项目,累计实施面积5.27万亩, 其中2016年新增共建蔬菜基地3890亩,向合肥市年供应优质蔬菜2万吨以上,合肥市计划投入奖补资金300万元(2017年9月份验收之后拨付),县财政按1∶1安排资金配套奖补,带动民间投资3000余万元。

为扎实推进共建蔬菜基地建设,淮南市强化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在寿县重点抓好两大区域建设,一是在刘岗、炎刘、三觉等江淮分水岭地区乡镇发展南瓜、大葱、食用菌等蔬菜,与肥西、长丰两县共同打造环新桥机场旱作农业产业带。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着重解决新桥机场周边地区秸秆禁烧问题。二是在涧沟、迎河、隐贤、正阳关等淮淠湾区乡镇立足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优势,重点发展设施及露地优质蔬菜。近两年来,淮南市寿县新建的供肥蔬菜基地95%以上的土地通过流转获得,先后引进国泰科技、百仓食品等公司以及大批外出创业成功返乡人士投资蔬菜生产与开发。华欣、百姓园、鑫亮、永贵、金龙、利民、复兴等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该县供肥蔬菜建设的主力军,现代农业发展的带路者。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蔬菜合作社、家庭农场80余家,成员达3000余人。

新闻推荐

2017年个税热点解答

4.员工因参加股票期权计划而取得的所得,在行权时是否与当月工资合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第四条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