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小空间成就大梦想
众创空间:小空间成就大梦想
创新团队正在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专业化众创空间研制3D打印机。(图片由西北师范大学提供)
本报记者秦娜
近两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众创空间这一新型孵化器平台应运而生,并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众创空间,就是为初创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以及资本化途径,构建起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孵化平台。
在甘肃省,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诸多众创空间日益走向成熟,在运行、服务及运营、投融资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发展,为推动全省“双创”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平台驱动创业潮
2015年9月开始运营的西部创客,是甘肃省最早一批民营资本投资的众创空间。创立之初,就以灵活的形式、多元的服务吸引了众多“草根”创业者,并逐渐发展成为省内知名度较高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成为甘肃省首批省级众创空间。目前已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微企业65家,涉及文化创意、互联网科技、农业科技等领域。
“现在国家把创新创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国家到省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可以说创新创业到了最好的时候。”西部创客CEO杨建斌说,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资金、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正在向西部省份转移;就甘肃省而言,甘肃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特别是在航天科技、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具备创新创业的先天条件。
成立之初,西部创客就先后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兰州市城关区首届创新创业(创客)大赛、“携手北大光华、寻找西部创客”大型公益评选活动等创新创业赛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创客活动,一方面掌握了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资源,另一方面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
在杨建斌看来,运营众创空间更应该看重创新创业理念的植入。依托公司的资源优势,西部创客将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团队送到北京光华学院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希望把全新的创新理念、创业观念带回甘肃。
基于对甘肃创新创业发展的信心,目前西部创客正在打造西部首个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大型创业生态综合体C-Work,依托线上智能空间,以线下创新空间为载体,将创业者与创新创业各要素连接起来,打造开放和可持续的创业人生态圈,而以科技为主题的创业生态综合体T-Work也正在谋划中,后期还将在创新创业投资方面有一系列动作。“只有将创新理念与创新创业资源有效嫁接,才能达到高效孵化的目的。”杨建斌说。
西部创客是甘肃省众创空间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扶持众创空间发展,甘肃省于2016年认定了首批61家省级众创空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对评估优秀及良好等次的众创空间给予288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同时,省科技厅对入驻省级众创空间的8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及创新团队,通过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给予400万元的支持。
目前,甘肃省各类众创空间已达213家,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数量11045家,其中常驻团队和企业数量为5536家,吸纳社会就业3.8万余人,其中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超过1.3万名。
无疑,众创空间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创业者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开放、便捷和高效的全新平台,加速了创新创业理念的“发酵”,催生了新一轮创业潮。
新模式助力创业梦
走进兰州高新区“创客汇”众创空间,浓浓的LOFT风扑面而来。图书角、路演区、咖啡厅……各种“标配”齐全。一楼的公共区里,一些创业者正在交流讨论,周末这里还会放映创业电影。
走上二楼的办公区,兰州一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门前上方悬挂的一架无人机格外显眼,黑色的机身上印着大大的“Octobersky”。原来这架飞机正是公司创始人杨启帆制造的第一架无人机,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提醒自己不忘梦想。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零件和正在组装的无人机,不难看出这里既是办公室也是组装车间。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杨启帆,大学期间就崭露头角,多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不俗战绩,还成功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2014年,杨启帆毕业后回到兰州成立了公司,租了一处居民楼开始了创业。2015年,公司正式入驻创客汇。
由于在飞行控制系统等方面有诸多核心技术,特别是在无人机植保作业领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并在大型长航时电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取得领先技术成果,公司逐渐被认可,在业内打开局面。两年来,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已从最初的艰难维持发展到目前200多架定制无人机的不错业绩。
在公司副总经理董仕伟看来,众创空间这种“拎包式”入驻的模式,为众多初创企业降低了成本,带来了便利。“外面一个月几千元的房租,对初创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董仕伟说。
而更具吸引力的是众创空间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浓厚的创业氛围。与一航科技一墙之隔的甘肃天影视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俊飞与杨启帆有着相似的创业经历。经过两年的摸索,公司逐渐明确了方向——虚拟现实,眼下正在VR旅游、O2O虚拟建筑等方面尝试突破。
“这种大家一起创业的‘众创\’氛围给我们很大动力,逼着自己努力往前走,与其他创业者的交流也能带来更多创业灵感。”金俊飞说,更为实际的是大家能够互相扶持,比如公司需要航拍采集素材,一航科技就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有包装广告类的需求也可以在众创空间找到其他企业。
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世杰介绍,除了提供免费的办公资源,创客汇还为团队指定了联络员和辅导员,搭建了项目申报、创业导师等综合性平台。仅项目申报一项,目前已帮助企业共获得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5项,获资金支持557万元。在刘世杰看来,众创空间就像是一座加速创业的“温室”,为的是让创业团队和企业少走弯路。
不难看出,如今在这样的创业“温室”里,年轻的创业者们“抱团取暖”,除了业务上的往来,思想上的碰撞,还能在精神上互相鼓励支持,让创业路充满力量。
全链条服务加速成果转化
201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从事智能控制的贺成柱从网上看到一段国外最新饲喂机器人的视频,这段视频给贺成柱带来了启发:能不能研发一款我们自己的饲喂机器人?
很快,贺成柱注册成立了甘肃金科峰农业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入驻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科脉创新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研发,目前这款饲喂机器人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年底第一代样机将下线。贺成柱介绍,饲喂机器人主要针对大型养殖场,可以自动完成饲喂槽清扫、整理等工作,更符合养殖场对环境的高要求,不但能提高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养殖场的人工成本。在加快研发的同时,公司已经与玉门等地大型养殖场达成采购协议,为今后的推广铺好了路。
贺成柱的快速进展得益于科脉创新工场的专业力量。作为科脉创新工场背后的“大树”,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拥有西北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全国农机制造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拿这款饲喂机器人来说,贺成柱团队完成智能控制这一核心后,从编程到软件开发,再到外观设计等全部研发环节,都得到了院里专业人员的帮助,有的甚至直接代为完成。到后期,还能在中试车间进行加工试生产,产品出来后还可以申请检验检测等全链条服务。也就是说,足不出户,贺成柱的想法就可以从图纸变成产品。
记者在科脉创新工场看到,手板加工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一应俱全,一些团队正在这里进行性能测试、结构验证实验。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部部长李贵子介绍,目前依托院内资源,科脉创新工场可以为团队和企业提供研发制造、创新服务和检验检测一揽子产品创新服务。
在李贵子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工作群,几乎囊括了全国同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别看这小小的微信群,却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只要有好点子,需要什么设备、人才,在创新工场都能得到满足,而且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空间\’放大到全国。”李贵子说。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焦光联告诉记者,在免费开放所有科研资源、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院里还将一些项目课题面向创业团队和企业开放,在形成“技术引领”的同时,能够有效对接团队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科研院所作为运营众创空间的一支重要力量,因为拥有更加雄厚的科研力量,提供的科技服务也更为专业,从而加速了成果转化,帮助团队和企业快速成长,可以说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专业化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在西北师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3D打印工作室里,3D打印工艺品、医疗模型、工业零件……学生们的作品琳琅满目。还有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3D蛋糕打印机,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亮相,已成为“明星设计”。除此之外,医学图像处理、“溯源无线田间检测站”“甘肃智能交通舆情在线分析平台”等已经应用,这些成果都出自学院的创新创业团队。
从2014年起,学院陆续组建了20多个创新团队,这其中既有走理论研究的“学霸”团队,又有面向实际应用的人气团队,内容涉及智能软件、物联网应用、人机语言交互等方面。
事实上,学院的创新创业培养无处不在。西北师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党小超介绍,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大量融入创新理念;在培养模式上,学院采取“3+1+小学期”的方式,学生本科期间在校学习3年,最后1年到中关村软件园实习;在团队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有效模式。
这种全方位的创新教育带来的结果令人欣喜,学生在本科期间就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位列全校前三,科研项目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励更多的老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导师团队。
2016年,响应国家和甘肃省“双创”政策,西北师大依托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成立了面向全省、以聚焦智能感知与大数据处理专业领域的“智能感知与数据分析专业化众创空间”,并于去年年底成功入选甘肃省首批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党小超介绍,这一专业化众创空间聚焦生态保护、质量溯源、行为感知等产业细分领域,通过强化技术攻关,融合高校、企业、政府、社会力量,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此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是促进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2016年底,省科技厅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建筑、中藏药等领域认定了首批15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运营单位包括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类型。可以预见,未来,通过协同创新,聚焦细分产业领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将成为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
新闻推荐
四部门下发通知促高校资助政策落实,四部门下发通知促高校资助政策落实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提出培养单位全覆盖、教育层次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所有区域全覆盖,并在对象、力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