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农机化供给侧改革升级本报记者陆飞本报通讯员陈俊

安庆日报 2017-03-24 15:00 大字

在2017年“一号文件”中,农业机械化等领域成为关注重点。

近年来,桐城市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和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新要求,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打造农业机械化升级版。一批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异军突起,烘干机、植保机、节水喷灌机、循环谷物干燥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器等现代化农业装备也迅速走向市场并跨出国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年产总值超5亿元,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使用到生产—— 农机制造企业异军突起

阳春三月,桐城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春耕在即的田野上,正孕育着丰收的新希望。拥有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30台套的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桥村农机大户周庭海,正在农技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检修农机,做好春耕生产的准备。

同样繁忙的,还有农机装备生产企业。

“现在正是农用机械装备生产和销售的旺季,我们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一定要保证按时按质地将产品交付给客户,不能耽误了的农时。”3月17日上午,正在车间查看生产进度的安徽中科股份公司董事长潘劲松,不停地叮嘱技术人员要严控产品的“出厂关”,确保每台设备的质量合格。

当记者走进中科股份公司的产区时,只见生产车间里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数百台刚刚组装好的履带自走式旋耕机、起垄机,自走式田园管理机、喷雾机整齐地排列着,正等待装车起运。今年,公司生产的ZKE牌粮食烘干机和植保机,还双双荣获2016年全国用户最心仪的“十佳品牌”。

“安徽中科只是桐城市大力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农业装备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和核心支撑。”桐城市农机局局长郭光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桐城市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仅2016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55.61万千瓦,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3.8%。

在积极推广农业装备使用的同时,中科自动化、艾瑞德股份、同耀环保……等一批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异军突起,它们生产的烘干机、植保机、节水喷灌机、循环谷物干燥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器等高新技术产品也迅速走向市场并跨出国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年产总值已超5亿元,成为桐城市工业经济的新亮点。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国内喷灌领域首家上市公司、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15项新型实用性专利、建立首条大型农业节水灌溉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线,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1.5亿元……这是安徽艾瑞德农业装备股份公司2016年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不仅奠定了艾瑞德在国内同行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且也让“桐城制造”成为诚信、品牌、可靠的代名词。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战略方向,在“艾瑞德”公司的副总经理程飞看来也是“重大利好消息”。他建议将先进的农机装备及早纳入补贴范围,从而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艾瑞德”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可编程触摸屏控制柜代表国内最高控制水平,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表明国产品牌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我们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品升级,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程飞说。

“‘十三五\’时期,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将”智能农机装备“列入优先启动的重点科研专项,涉及支持农机11个支持方向49个项目,支持资金将达到20亿元。”陪同记者采访的桐城市农机局副局长操启星表示,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应依托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等平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精准扶持—— 帮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

助保资金、过桥资金、农业风险补偿资金……帮助企业进行融资。

上市奖励、工业发展奖励、专项建设基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推广农机产品、宣传农机政策、搭建产销平台……促进企业发展。

近年来,桐城市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风生水起”,离不开政府的“推波助澜”。艾瑞德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省市各项专项资金、奖励资金共计700余万元,极大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紧缺难题;而上市奖励、工业发展奖励、税融通贷款政策扶持、专项建设基金扶持等政策则给中科股份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强心剂。

真金白银的奖扶,同样让华祥、金光、丹凤、攀登等一批老牌的农机配件生产企业也看到了希望,它们或坚守、或转型,走出了创新发展之路。一个以整机制造、配件生产组成的农业装备产业链初步形成。

“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针对农机装备未来1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也指出,重点是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我国农业装备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农业装备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郭光裕表示,要按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农民的贴心银行 企业的伙伴银行 ——贺州八步东盈村镇银行五年发展纪实

村镇银行培育发展10周年核心阅读2012年8月28日,由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发起创办的贺州首家村镇银行——贺州八步东盈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从诞生之日起,贺州八步东盈村镇银行始终坚持“立足本地、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