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勇担社会责任创新行业服务 ——淄博市银行业协会2016年工作回眸

财经新报 2016-12-29 00:00 大字

学百佳提服务塑形象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推手”

去年,市银行业协会组织全市家银行赴北京银行济南大明湖支行、广发银行济南分行两家中银协“百佳”示范单位参观学习,对照先进示范网点的优秀经验,找准自身不足和差距,积极进行服务改造和提升。

结合监管部门对“银行网点服务语言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的要求,协会继续补充完善对网点服务功能检查项目,对个股份制银行营业网点进行了服务功能检查,对存在问题和缺失提出了整改意见,督促问题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开展山东省普惠金融示范网点评选工作,对照评选标准,抽调会员单位业务骨干组成验收小组,对全市处申报网点逐一开展了验收。

积极参与完成银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配合市文明委在全市所有营业网点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传播文明理念。配合市政府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抽查暗访工作,派专人参加创城工作。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了银行网点“环卫工人爱心歇脚点”试点工作,并与城建部门进行初步对接,目前全市有十多家网点已对外挂牌明示。配合张店区创城办对涉及个别银行目前办理业务需要开具的七项证明进行了分类认定和清理,与淄博团工委联合承办了“学法律、懂政策、助成长”法律法规知识电视竞赛活动,提升了银行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

积极筹建银行业消费纠纷处理专区。与市银监分局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通过前期考察、完善制度、选定场所、购置设施、选调人员等工作,银行业消费纠纷处理专区已于年底建成投入运行。

全市金融机构债委会“全覆盖”一企一策化解信用风险

根据监管部门及省协会要求,市协会全年推动新组建家债委会,年末全市债委会规模达到家,管理市内外银行授信总额近亿元。

协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债委会平台作用,开展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针对全市担保圈治理工作的要求,协会引领银行扩展债委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重点将担保圈企业纳入债委会组建范围;将担保圈风险评估纳入债委会重点工作,推动各债委会在规则框架下开展担保风险评估和风险化解工作,将本体企业风险和担保圈风险同防控、同化解;要求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债委会工作办公室”作为常设专门机构,目前所有会员单位均按要求成立,实现债委会“全覆盖”;将银监会、省局和省协会关于债委会管理的文件制度整理编撰成册,并就如何发挥债委会作用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组织专项培训;积极推动债委会“一企一策”研究风险化解方案,督促方案落实。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银行信贷风险持续暴露的情况下,协会通过稳妥推进债委会机制,积极发挥债委会助力企业脱困、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

“说法”起纠纷案件提升行业法律事务水平

为加强银行间法律事务信息沟通和交流,为会员银行提供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年,市银协发布了《淄博市金融机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部分问题的法律分析与建议》(年度),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年结案的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相关数据进行了法律分析,力求通过对银行案件判例的类型化系统研究分析,归纳整理出不良资产风控经验及防范措施,提升银行业依法清收处置成效,防范银行业法律风险。

应会员单位邀请,协会还联合仲裁委、相关律师事务所到省联社淄博办事处、齐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单位举办多场报告会,有针对性的推动法律事务工作。年中,协会与淄博仲裁委对年度银行仲裁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学习,加深了银行对仲裁业务的了解和认识,为提高清收处置成效提供了现实的选择措施。并在处理个别仲裁案件中,致函市仲裁委就个别企业以刑事案件对抗民事案件,意图摆脱连带保证责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恳请仲裁机构依法保护银行业债权。该案最后在协会和银行的共同努力下,经政府协调达成了和解,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

近两年,市银行业协会稳妥推进债委会制度,积极协调促成政、银、企的沟通协商,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化解处置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同时也为各方信守承诺、相互支持,实现银企共赢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新的途径。

多方式充电新业务新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培训质效

年,协会自主组织开展培训项目6个,包括银行网点负责人、信息宣传员、仲裁员、风控人员、高管人员共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信息宣传、网点文明服务建设、不良资产处置、仲裁业务、债委会管理等当前银行需求强烈的新业务、新知识和现代银行管理经验,支持了银行机构员工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为方便本市金融从业及社会人员参加考试,协会向中银协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自今年起,全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正式在淄博设立考点,解决了往年本市金融机构员工和社会人员要去其他地市考试的问题,为更多有志于从事金融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新闻推荐

“保险+期货”能否解决农民“靠天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持续丰收。但是,一直以来农民“靠天收”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观。丰收了,或出现“谷贱伤农”;受灾了,或“颗粒无收”。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伴随我国金融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