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浅议新常态背景下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因素及策略

泰安日报 2016-11-10 00:00 大字

 

□毕玉峰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压力持续增大,传统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手段难以在这种背景下发挥高效作用,再加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商业银行不得不谋求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创新手段。

根据银监会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新增额度达到5000亿元,据预计,2016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总额度都出现了加快上升的趋势,导致不良资产率上升的因素既有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的原因,也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同时也跟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及外部监管等存在问题有关。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制约因素

法律法规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银行法。首先,商业银行对外投资受限制。其次,限制商业银行处置资产时间的规则。第二,公司法,借助特殊公司(SPC)是有效处置清收不良资产的好途径。

国家环境的制约因素。第一,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改革成本,很多政策性贷款、“政绩工程”贷款、重复建设贷款等形成了很多的不良的贷款。第二,在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很普遍。第三,相关收费标准过高。

传统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局限性

传统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手段主要是通过催收、诉讼追偿、执行抵押物回收等手段进行现金清收,这些处置手段在商业银行不良率较低的经济上行阶段具有较强的效果,但在新常态背景下,还是采取催收、诉讼追偿、现金清收等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实现不良资产的清收,还有可能逼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第二,部分企业存在有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意象,单靠传统的现金清收手段效果不佳。

新常态下不良资产清收处置面临的挑战

不良资产日益增多,加重清收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企业经营效率下滑,普遍存在现金流不足现象,导致一些企业无法清偿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一些被涉及到调整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停产、破产等问题,出现了一大批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的增多,无疑会加重清收工作的任务。

企业逃废债现象加剧。整体经济的下滑,导致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还款能力和意愿都出现明显的下降,逃废债现象加剧,甚至是国有企业逃废债行为也很常见。

政治环境的风险因素大。有些地方,商业银行在清收处置不良贷款时,会受到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或是司法不作为,这给清收处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渠道有限。商业银行处置转让资产的渠道基本上是靠公开拍卖,但随着市场上推入的不良资产额度越来越多,这导致公开拍卖的成交价格也越来越低,银行资产处置也将蒙受损失。

现金清收占比降低,清收成本费用加大。最近几年来,现金清收方式占比越来越低,这使得银行清收成本费用占比加大,非生息资产增多,效益类指标增长缺乏。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策略

控制有效资产,开展重组盘活。提前对有效资产进行控制,是商业银行将来能否成功清收处置不良资产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有效资产进行控制之后,在后续进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谈判过程中才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拥有资本市场运作并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从而为重组、抵债、转债、扩大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奠定基础。

采用抵债转债手段。对于一些短时间内难以变现或是强制变现会遭受较大损失的优质不动产、股权等,可以暂时不予处置,避开低迷的市场行情,要通过拍卖或是评估后以公允价值办理强制抵债或协议抵债的,要等到不动产交易市场或股权交易市场回暖后再溢价出售。抵债手段的使用要灵活多变,以实现不良资产的有效盘活。抵债有以股抵债和以物低债两种。

运用市场化、投行化方式创新处置手段。银行要充分利用市场上的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等资源,通过与他们开展共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合作,在企业并购、重组、参股、发债、IPO时,运用资本市场平台来创新更多不良资产处置新途径。

新闻推荐

招金励福接受上市辅导 烟台最大新三板企业二度冲击IPO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冠超)记者昨日获悉,烟台最大的新三板企业招金励福(835776.OC)近日再次接受上市辅导。据了解,招金励福早在2008年就曾宣布接受上市辅导,但IPO因故在2011年被证监会否决。而此次重启IP...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