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日本纸媒如何修炼成打不死的“小强”

玉林晚报 2016-11-06 00:00 大字

又有纸媒消亡

作为一个出生于北京的报人,近段时间听到的最震惊的新闻,就是号称“京城报业双姝”的《京华时报》《新京报》被合并的消息!据消息称:《京华时报》将停刊,并入《北京晨报》;《新京报》则将脱离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管辖,并入《北京日报》集团。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纸质媒体的消亡或许是注定的命运,这些年国内纸媒的阵亡名单上,也不断在增加新的名字:《杂文报》《东方早报》《外滩画报》……如今,这份名单上又要写上一个《京华时报》,而《新京报》在找到新东家之后,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吗?答案已在不言中。

纸媒日落西山,电视也风光不再。多媒体、自媒体成为传媒界的“带头大哥”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就连英、美等国的老牌报刊,也逃不掉寿终正寝的命运:英国《独立报》《世界新闻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读者文摘》《新闻周刊》……在人类报刊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悲壮的墓碑。

日本纸媒“打不死”

日本是世界“报业大国”,其发行量和普及率从全球报业来看,都有极高的水平。根据世界报业协会《世界报业趋势报告》统计,日本的报纸发行量为7081万份,仅次于第一位8547万份的中国。不过,发行总量并不能说明问题,毕竟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更为客观的数据则是每千个成人的发行量,也就是报纸的普及率。中国的报纸普及率为每1000人91份、美国263份、德国322份,而日本则是647份。从这个数据上看,说日本几乎是全民读报,也并不为过。

当然,互联网对纸媒的冲击并不会单单放过日本。这些年日本纸媒的经营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据日本新闻协会的统计数据,2002年至2012年,加盟日本新闻协会的报纸数量从99家减至93家,不少地方性小报被迫停刊退出市场;报纸总收入从2002年的23721亿日元降至2012年的19534亿日元,年均降幅为1.89%,11年间缩水2成以上。不过,对比全球的境遇,日本纸媒的命运无疑要好得多。日本纸媒虽说辉煌不再,但还远未山穷水尽。

首先,这要归功于日本独特的报纸配送制度——宅配制度。它通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营业所派送报纸,而营业所并不属于任何报社,它只是与报社签订合同负责发行报纸的公司。这样,既减少了报社的经营和配送成本,同时又能保证报纸及时地送达订户的家里。

其次,日本纸媒对于广告收入的依赖没有那么高。日本报纸的收入构成来自三个方面:卖报收入、广告收入和主业外收入。其中,6成左右来自于卖报所得,2成多来自广告收入,1成多来自于业外。也就是说,日本报业具备自身造血功能,在网络媒体争抢广告蛋糕的时候,自身不会过多受到广告营收的影响。

再次,日本报刊有时通过搞副业,多种经营,也能贴补一些家用。近些年,日本一些地方性报纸通过介入图书出版、文体赛事组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文化产品销售、网络电商运营等领域,不断拓宽自身的经营范围,无形中也增大了自身在市场中的存活能力。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就是,日本读者对于报纸的忠诚度较高,读者群相对稳定,读报已成大多数日本国民的生活习惯。而有了读者长期稳定的支持,日本纸媒的日子无疑要好过得多。

纸媒若死也只是换另一种方式传播

曾经有人说文学已死,事实却是,无论是现实主义写作还是后现代派写作如今依旧繁荣;如今又有人说报刊已死,纸媒已死,而日本报刊的发展则证明:每一个事物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还有铁肩道义妙笔文章的新闻理想,只要还能胸怀公义持续不断地追寻新闻自由和真相,报纸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即使有一天它真的不在了,也不会消亡,只是换作另一种传播方式而已。

(辛朗)

新闻推荐

广西保监局保险消费提示[2016]第6号 境外保单有风险 消费者投保需谨慎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区居民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部分居民选择赴港购买境外保险产品。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广西保监局现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