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奋扬鞭鼓足干劲争上游 ——兰州市城关区过去五年来经济发展成就回顾
回首峥嵘岁月,更好开创未来。
过去的五年,对于城关区来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是建设和谐幸福城关至关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关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增效,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A
经济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实现经济质量效益新提升的五年。城关区始终把稳增长和抓发展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投资消费协同拉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经济下行压力,城关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全区经济总量接近800亿元,年均增长12.89%,较2010年末翻了一番,在全省86个县区中始终保持排名第一的优势,对全省、全市经济的带动力更加强劲。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9.26亿元,较2011年增长1.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44%,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规划引领、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综合措施,商贸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全面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加速推进,光网城关、城关区综合福利老年养护中心、A9·国际三创示范区等五大千亿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新兴产业增长均达到10%以上,高于GDP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3:14.84:84.93,形成了形态特色化、空间集约化、服务区域化的产业体系。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累计实施各类重大项目342个,投资总额为“十一五”时期的1.2倍;引进“四个500强”企业110家,新增九州主食厨房等10个总部楼宇。中海国际大厦、省电力调度通讯楼、甘肃金融国际大厦、万达城关广场、甘肃会展中心配套区等一大批投资额度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成运营;碧桂园兰州新城、轨道交通1号线等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青白石白道坪整体开发、兰州东部永新商贸城二期等一批以前景好、后劲足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双创工作率先突破。制定出台《城关区关于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5个政策性文件,率先在全省实施“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举办“城关区青年创业论坛”、“城关区首届创新创业(创客)大赛”等150场次培训展示活动,形成了集政策扶持、企业培育、认证管理、培训宣传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城关区“双创”工作体系,激发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去年以来,累计为2297家“双创”小微企业提供贷款5.53亿元,为“双创”团队提供融资支持2亿元;累计培育西部创客等各类众创服务平台40余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1个,省级众创空间22个,入孵企业1400余家,带动就业2.5万多人。A9创意国际产业园区、悦达软件科技园区、甘报社创新创意综合体等一批新建众创服务平台即将落地。
文化产业稳步增速。成立区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城关区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成城关区文化产业人才与企业电子数据库。2015年底,城关区文化产业资产达103.52亿元,全年实现增加值37.9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89%,快速接近地区支柱性产业比重,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辖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至11家,三年来平均增速均达到15%以上,发展势头平稳,其中读者传媒集团已成功上市,兰科科技、华宇包装等多家企业都已启动新三板上市准备工作。
B
全区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过去的五年,是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的五年。城关区按照“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组团布局,统筹发展,南升北拓,整体推进,率先跨越,建设首善”的工作布局,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优引税”的原则,以项目为中心,积极依托“驻外招商、赴外招商、组团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商贸业招商”向“现代服务业招商”转变、“政策招商”向“服务招商”转变、“单向招商”向“多向招商”转变。五年来,城关区在现代服务业、旧城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特色街区、文化旅游、社会养老等产业招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里,城关区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300项,项目总投资6075.23亿元,实际累计到位资金逾1400亿元,较之前同一时期增长657%,到位资金年平均增长29.99%,引进项目年平均增长32.69%。亿元以上项目占全部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40.68%,现代服务业项目占全部引进项目的80.8%,为兰州新区引入项目30项;项目签约率达到85%,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为95.6%。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城关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项目引进力度空前。城关区先后引进了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万达集团、恒大集团、云南伦华、碧桂园集团、太平洋集团、利嘉集团、港联集团、希尔顿、苏宁云商、保利集团、华润集团、重庆力帆、鹏博集团、小天鹅集团、鸿运金茂、红楼集团、居然之家、爱尔眼科医院、亚韩整形医院、麦当劳、星巴克、汉拿山等国内外近百个知名企业和品牌,为城关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兰洽会成果丰硕。兰洽会是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关区积极参与历届节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兰洽会已成为促进城关区招商引资和内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五年来,城关区借助兰洽会在省市签约会场共签订各类经济技术合同项目87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896.93亿元。通过在节会上举办城关区重大项目推介及签约仪式、城关区科技成果项目对接会、城关区总部经济改造论坛等活动,为城关区招商引资与经济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支持。
C
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新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实现现代服务业新发展的五年。城关区紧紧把握现代商贸发展趋势,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推动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繁荣发展大众服务业,重点培育电子商务,做大做强会展经济,鼓励发展总部经济,逐步实现“三产大区”向“三产强区”转变。
注重政策驱动先行。编制完成了《城关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城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城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对重点产业制定扶持措施,五年来扶持百余家商贸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培育陇星总部经济示范园区、鑫源国际总部大厦、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甘肃能源投资分公司总部和技术中心等总部经济项目,制定出台《城关区陇星总部经济示范园区发展扶持办法》,向入驻总部基地的企业进行扶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建成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依托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体育、旅游、风味小吃、汽车等特色展会,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会展企业来城关举办大型展会。近年来,城关区年均举办各类展会活动45次以上,成功打造了兰州年货会、国际汽车交易会等大型品牌展会。2016年底会展经济交易规模预计接近80亿元,年均增速达10%左右。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培育建成三维商城、秀宝网、中国供热网等本土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以电子商务为手段,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化应用。预计2016年底,全区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将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速将达35%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联合弘、甘肃信和两大物流园区,大力实施东部粮油物流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初步形成河北、东部两大物流集群,引入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立白集团、凡客诚品等大型知名企业入驻。同时,大力实施“速递易”智能快递柜项目,在大专院校、大型写字楼、社区等物流配送密集区推广、设置智能快递终端设备近500部,有效解决“快件最后100米难题”
探索发展楼宇经济。制定《城关区楼宇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打造张掖路、东岗西路街道两个楼宇经济服务中心(试点),召开街道楼宇经济工作推进会,对全区重点商务楼宇面积、产值、税收及业态分布等情况进行摸底统计,计划打造楼宇经济数据平台,从入住率、税收贡献率、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统计,进一步推动楼宇经济向科学化发展。
D
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过去的五年,是实现财政综合实力新跨越的五年。城关区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有效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的驱动作用,全力克服三期叠加、增值税转型、政策性减税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做大财源基础,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16.8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2.19亿元,年均增长17.6%,五年内实现收入翻番。
三公经费全面下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要求,严格管控公务接待、出国考察、培训学习、公车购置及运行等支出,全区“三公”经费支出由2012年的1052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486万元,下降幅度超过50%,年均下降17.56%。支出规模跨越发展。建立与财政收入相匹配的财政支出增长机制,2012年至2016年,城关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为27.95亿元、33.8亿元、37.99亿元、45.85亿元、47亿元,财政总支出增长了1.68倍,年均增长13.88%。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设立规模达1.04亿元的4个产业发展基金和放大规模20倍的1亿元双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教育、卫生、社保、农业等民生领域支出由2012年的15.6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8亿元,净增12.38亿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
监督检查更加严格。整合财政检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资源,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定期开展小金库、国有资产、收支两条线、稳增长保民生、会计监督等专项清查,检查面达到100%,各项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财政效能不断提升。支出预算全部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撤销财政专户41个,清理各单位结余结转资金27981万元,建立整理财政权力责任清单16项,公布区级财政部门专项27个35467万元,取消、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14项,覆盖全部预算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票据电子化管理等3个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国库集中支付比例达到总支出的60%以上,集中支付资金在全市排名首位。
财税改革成效明显。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现平稳转换,获益纳税人逐步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纳税人移交量位居全市、全省第一。
预算体系日益完善。将包括残保金等11项政府性基金在内的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形成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的预算管理体系。探索编制中期财政规划,通过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政府采购效益显著。彻底理顺“管采分离”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采购纳入政府采购,年采购资金节约率达到15%以上。累计实施购买服务项目近200个,支付购买服务费用近2亿元,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兰州晚报讯(记者袁文波)周一两市小幅低开,震荡中小幅拉升走高,重新收复日均线。成交量依然保持低迷,行业板块涨跌互现,其中混改概念股延续强势,军工板块集体大涨。截至收盘,沪指收报.点,涨0.%,成交额.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