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机构协同理财渐成趋势公募“私募化”产品层出不穷

西安商报 2016-10-12 00:00 大字

公募基金不仅是低门槛、专业运作的大众理财工具,也是近期弱市中,机构资金理财通道的避风港。尽管个人投资者长久以来是公募基金的“主力军”,但从2015年底,“替补”出场的机构投资者逐渐发力。外界在质疑公募渐被“私募化”引发风险的同时,也开始觉察,机构间协同理财的趋势正在形成。

从天相数据统计来看,公募基金2016年半年报显示出机构投资者正在超越个人投资者,撑起了半边天。其中,债券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达到了73.87%,货币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为59.31%。不仅如此,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募新发行集金出现一个怪象:募集资金和人数正在逐渐向私募标准靠拢,不少公募基金更是“踩线发行”,即募集份额刚刚超过2亿份,金额刚达2亿元,人数刚过200人。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银行委外资金、保险资金、券商资金、信托资金等机构要求安全垫性质的中等收益诉求,机构入市意愿强烈,由此开启了基金定制化产品的新时代。目前机构资金大多来源于中小银行的委外资金,因此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来看,分工协作将是大势所趋。从职能协作的角度来看,基金协助银行做一些资产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而银行则最大程度地发挥客户发现和维护的优势。目前新发基金普遍存在三类特征,即募集时间短、规模较小(刚刚达到2亿份)、有效认购户数少(刚好满足基金成立条件,即刚超过200户)。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公募基金因其投资的专业化,信披的透明化,以及操作的规范化,必然成为众多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另一方面,去年股灾以来,个人投资者对股票型基金的信心并未恢复,且心态难以接受固定收益类产品较低收益率,个人投资者比例也逐渐缩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大资管时代,银行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有极大的需求。伴随着权益市场的持续低迷,在“资产荒”困局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虽然掌握客户但自身投资能力有限,而公募基金作为金融机构中最透明、最规范的机构,则掌握资产定价权,两者结合会使资产管理行业的各个环节更加专业化。

(据《中国证券报》)

新闻推荐

买债基须挑“长跑健将”中银转债列三年期赚钱榜第四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已经成了投资者的“宠儿”。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选购债基时,应优先考虑中长期业绩优异的“长跑健将”。据悉,中银基金旗下中银转债近三年来涨幅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