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养老产业蛋糕很大却没成: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累

渭南日报 2016-10-31 00:00 大字

近期,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25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让养老产业再次成为一大批此前进军养老地产的险企、房企关注的热点。

由于中国的传统观念,养老机构在国内并不受重视,大多数老人依然希望在家养老。在家养老,仍须以社区为中心构建整套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养老地产概念层出不穷,一些地产项目借助养老概念进入市场,一定程度搅动了市场,也模糊了养老的本义。但在众多概念中,养老地产去伪存真,仍是老龄化中国的重要路径。

养老产业:蛋糕很大却没成

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将催生巨大的居家照顾和家政服务市场,需要有社区服务跟上来,无论是送上门的居家护理也好,还是在社区的公共空间内享受日间照料服务,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将是主要的支撑力量。

专业人才必然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政府要设定一些条件,让人觉得进入养老产业有就业机会,且不卑微。要给社会工作者一种应有的地位和荣光,以及相匹配的体面的收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产业中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服务还需要接续进行。对于任何一个长者,一定会经历60多岁在家,70多岁接受社区服务,80多岁走向专业的养老机构,这是不可抗拒的一个过程,其间伴随服务模式的重新构建。

在这样一个模式下,社区始终是中国养老产业的主战场,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一定是要向社区倾斜的。巨大的需求与巨大的缺口,使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刺激养老服务产业的体量倍增。

但现状并不乐观,这个市场的发育还存在不可忽略的结构性矛盾。中国老年产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恺悌分析认为,巨大的总需求下,中国的大量养老床位却处在闲置状态,空置率据统计达到48%,而实际情况可能远超这个数字。

养老产业看上去很美,它是体量和需求巨大的产业,却并非暴利行业。张恺悌说,当下的养老服务始终在微利运行,甚至赔本也赚不来吆喝。而一些民营的养老机构,如果配套完善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运营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很难得到老年人的青睐。如果降低服务水准,只满足基本的生活服务,则很难称其为合格的养老机构。如果没有补贴,民营企业提供公立养老机构同样的环境和服务,则必然会赔本,这就是中国养老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

养老地产:春天不远了

近年来,传统地产开发商、险资纷纷高调宣布布局养老产业,就连中石化、首钢之类企业也跨界进入。据不完全统计,有35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或拟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其中以房企、险企为主。

当然,养老地产要真正实现养老功能,就不能是纯住宅产品,必须搭配足够的养老功能区,实现社区养老的终极目标。为了建立标准、统一的养老功能标准,更多的开发商必须自持物业,对养老功能区进行管理与规划。

张恺悌说,无论是房企还是险企,涉足养老地产无疑瞅准了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地产商在向养老转向,代表着一种方向,可养老服务一定是周期长的一个生意,没有短期的暴利可言。

对此,李大彦也十分认同。他说,当下养老市场的消费主力军—40后的这一代老年人,是不舍得花钱的一代人,这有着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40后这一代人普遍经历了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存款很少,在生活消费上节俭而保守,钱都是用来培养孩子,这是很难扭转的消费观念。但是55后和60后的老年人则不同,他们的下一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中坚,他们有较为充裕的储蓄,消费观念也渐渐扭转。

近些年,老龄化产业的消费热点已经在逐步验证这样的趋势,刚刚进入老年的这一批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和休闲,消费也更追求档次,针对老年人的老年旅游、老年手机、各种养生保健产品,持续成为消费热点。李大彦说,当中国55后、60后的老年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很多商品和服务要转向以服务老年人为目标,给他们有更好的消费感受,那个时候,便是养老产业的春天来了。

(经济观察报)

新闻推荐

市财政局五举措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本报讯(记者李小鸽)近日,市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市财政局长座谈会。会议确定五项措施,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再鼓干劲、再添举措,发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这五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