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再酷的生意依然取不好名字

齐鲁晚报 2016-09-01 00:00 大字

□阿三

当微信近期终于给公众号改名放行时,相信他自己也知道这会让多少人长出一口气。当微信公众号已经发展成一个数量超过2000万,从业人员接近1亿的庞大生态时,竞争之激烈,已经让许多人期待换名如转运了。

也不怪他们如此激动,毕竟很多所谓新媒体人在开公号之初,对待日后这份要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的事业,是那么漫不经心。

比如罗振宇就后悔自己最初起的公号名“罗辑思维”。虽然将自己的姓化在其中,但给用户搜索带来了很多麻烦。当然,还有些公号名字虽然搜起来不麻烦,但看起来实在费眼。“一条特立独行的广告”、“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创业者沈鹏-产品、市场、云科技?”你们别跑,说的就是你们这些起个十多个字名字的。

但遗憾的是,自媒体的江湖不是名字越奇葩,用户越追捧,看看目前各个微信公号影响力排行榜的前50名,几乎都是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超过5个字的名字。别看现在互联网经济红火得不行,聪明的脑袋都往这里扎堆,说起给产品取名,他们一样挠头不已。

先是那些踏错点的,还记得去年老牌上市公司“多伦股份”脑洞大开改名“匹凸匹”的故事吗?连外行人都想借势的互联网金融,现在成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梦魇。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就坦承,“前两年提到互联网金融,大家觉得非常自豪。今年提到互联网金融,大家都很恐慌,都不想叫互联网金融,改名叫网络金融、科技金融。”

还有那些以为换名如换刀的,比如以免费软件起家的奇虎360,以大神、奇酷的新名字玩起了智能手机硬件生意,吭哧了一年多,经历了和酷派、乐视间的狗血纷争,发现比起新名字,还是360的老品牌更能让用户接受。

当然,在起名领域,依然还是互联网界在刷新着我们对于名称的认知限度,就像那个为二次元群体而努力的bilibili,最近给它的旅游子公司起名为“银河漫游指南”,誓要把看名字不懂主营业务进行到底。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的投资经理汪天凡(WillWang),曾有一篇并不严肃的投稿,来总结互联网创业公司和产品起名的某种规律,即:

小宝淘乐趣,大多优美妙。一五点微友,好天通万家。金易贝米人,快闪超聚帮。

想想你耳熟能详的小米、淘宝、微信、美团、优酷、一刻、网易,似乎还真是这个道理。

蹭热点也好、随性也好,找寻规律也罢,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时代,起名都是件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因为就像珍妮特·温特森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书中的感慨:“命名是艰难而耗时的大事,要一语中的,并意寓其力量。否则在狂野的夜晚,谁能把你唤回家?只有知道你名字的人才能。”

新闻推荐

G20给观察中国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新闻报道里的G20总是伴随着与全球经济有关的宏大议题,实际上,这场峰会与普通国民也是息息相关的。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峰会给世界经济开出“药方”,转化为各国民众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具体感受,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