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变“险”资保监会敲警钟对于经营激进、风险很高、治理不健全的公司或高风险业务将直接叫停
南都供图
“近期一些投资行为已经偏离了(保险资金运用要服务主业)这个原则,保险资金成为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保险资金盲目投资到一些毫不相干的行业,完全偏离了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成为真正的‘险\’资。”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9日发表署名文章,再次强调行业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保监会近期连发3份《征求意见稿》,意在控制产品无序开发和恶意收购,并非限制权益投资。陈文辉在文章中直接指出,对于经营激进、风险很高、治理不健全的公司或高风险业务,直接采取叫停业务、叫停投资等“监管干预”方式,及时防止风险的扩大和蔓延。29日,不少保险公司人士转发上述署名文章,并称加强行业治理,更能维护保险行业稳定前行。
A
问题:资产端和负债端矛盾突出
陈文辉在文章中点出,从行业形势看,资产端和负债端矛盾突出。当前这一矛盾主要表现是:从静态看,是高成本负债所带来的利差损风险隐患;从动态看,是高成本负债倒逼形成高风险激进投资,极有可能引致更大风险。
事实上,保险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令监管层担心的是,在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同时,行业保费规模却增长迅速。
陈文辉称,以寿险公司为例,2015年寿险公司保费增长25%,今年上半年增长45%,这种快速增长非常令人担忧。伴随着规模增长的是负债成本高企,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达到6%,再加上手续费、佣金等费用,资金成本在8%,甚至更高达到10%,这么高的资金成本,已远远超过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水平。
事实上,不少中小保险公司近几年热衷于炒股“赚补贴”,弥补主营保险业务的亏损窟窿。但今年保险投资整体形势严峻,投资面临股债双杀局面。靠投资来拉动公司业绩更加艰难。
大型保险公司对于资产与负债匹配更为看重。市场上主流观点认为,当前险企的投资战略,正紧密地围绕资产与负债匹配的原则进行。。
B
背景:低风险高收益产品消失
近两年,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前海人寿等保险业新贵迅速崛起,其发展模式通常以高成本、短期限、保障成分低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开路,迅速做大保费规模,并辅之以激进投资。如今,资产价格下行周期,加之保监会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新政,这种模式在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上的缺陷已日益显著。
“市场对于利差收窄和业绩下滑风险已经充分反应,而低息环境下保险产品吸引力增强。”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称。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万能险保费收入达8103.24亿元,同比增长147.3%,比去年全年多出450多亿元。
“在经济下行背景之下,无风险资金到处找更高收益的无风险产品,这两年不少无风险资金开始冲进保险中。确实是因为部分保险公司依然在提供高于市场利率的低风险万能险产品”,深圳一名中型基金经理表示。
广州一名企业财务经理冯先生曾有券商投行的背景。他对记者表示,经济不好,实体业务上也在收缩,囤资在手准备过冬。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配置难度不小。低风险产品非常少,银行无风险产品收益越来越低,不少资金都追求稍微高一点收益率的低风险产品甚至无风险产品。
一名固定收益基金经理称,有些资金也做起短钱长投模式,甚至拿万能险做低风险套利。不过,随着保监政策收紧,这种所谓的套利也难以实施了。
C
现象:个别保险公司成融资平台
陈文辉点名批评个别公司经营行为激进,并且强调创新监管理念,重点监管个别激进公司的风险。不少保险公司人士对此表示点赞。“监管层对于激进保险公司收紧监管,其实更有利于行业平稳发展”,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陈文辉批评个别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股权结构复杂且不透明,“一股独大”成为导致激进的产品、激进的销售、激进的投资和虚假偿付能力,最后出现投资失败、偿付能力不足、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公司治理问题成为激进经营行为的先天“基因”。近年来,少数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往往通过股权代持等形式,形成“一股独大”,缺少有效制衡,大股东完全掌控公司运作。
在这种情形下,尤其是一些民营保险公司,少数控股股东一开始就把设立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随之而来的是激进的产品和激进的销售,这必将倒逼出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
陈文辉指出,行业“长钱短配”和“短钱长配”现象同时存在,“长钱短配”带来再投资风险,“短钱长配”带来流动性风险。
D
出手:重点监管个别激进公司风险
保险资金债券投资市场渗透率较高,信用风险上升。个别投资发生违约可能波及部分信用风险敞口较大且管控不严的公司,如“10中钢债”违约事件中,6家保险机构共投资6.1亿元。
陈文辉称,在利率下行和低利率环境下,信用敞口加大。保险机构为获取更高收益,不得不提升风险容忍度,加大对高风险债券、债权和信托等资产配置力度,导致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敞口提升。
陈文辉在文中称,要创新监管理念,丰富监管工具,比如,协调处理好“一般监管”和“重点监管”的关系。既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能管控好个别激进公司的风险。灵活运用“技术监管”和“监管干预”,对经营稳健、风险水平较低的公司,更多采取风险监测、压力测试、偿付能力监管等“技术监管”方式,既关注风险,又不过多干预公司经营。
“近期的监管收紧政策主要针对中小险企的激进扩张与投资现象”,北京一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称,今年保险公司进入偿二代监管,监管层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市场加强管控,保险资金未来流入会受限制。
“监管层面的强化尤其是险资入市监管的收紧意味着监管部门对于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在上升”,上海中型基金权益经理对记者表示。南都记者周亮
新闻推荐
据《环球时报》报道即将于本周末举行的G20杭州峰会9月1日进入最后3天的倒计时阶段,与会各国密集释放各种有关G20峰会的信息。美国白宫此前接连两天专门就G20峰会以及中美元首会谈举行记者会,称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