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银行“大资管”转型按下“快进键”

德阳日报 2016-05-11 21:18 大字

据《金融时报》报道,去年以来,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变革组织管理体系,打造全新的产品和业务平台,为资管业务转型按下了“快进键”。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支柱业务和重要盈利来源,是当今世界金融服务业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大资管蕴含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通过定增配资、专门的净值型产品、“打新”基金等方式投资直接融资市场,商业银行集团在“大资管时代”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巨大资管“金矿”待挖掘 

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形式各异、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理财产品、受托投资、投资顾问等。 

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推进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打破了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壁垒,形成了相互交叉、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发展态势,“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 

按照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的解读,之所以在“资产管理”前加上一个“大”字,缘由在于随着监管的不断放开,原有资管业务外延的不断拓展。对商业银行而言,相比于原来较为简单的理财业务和投行业务模式,“大资管”无疑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正在逐渐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其次,意味着银行资管业务创新将日益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再次,意味着银行作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商的职能将日益凸显。”马蔚华认为。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过去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2020年预计将达到17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 

资管业务成银行转型利器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民营银行牌照逐渐放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冲击造成金融“脱媒”加剧,商业银行传统利润空间逐渐收窄,主动寻求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综合化经营则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转型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前银行亟待变革,这种变革将把银行从传统的存贷中介变身为数据分析者、服务集成商、交易撮合者、财富管理者。变革的路径就是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让银行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提高资产端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韩松认为,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前十年从存款到理财转化,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谁在卖、卖什么价格”,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商业银行信用;后一阶段将从理财向资产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更多看“谁在管、管得怎么样”,投资管理能力决定资产收益。 

“与此同时,资产的概念将更大,涵盖存款、理财、保险、信托、实物资产等。”韩松说,因此,银行应强调投资研究能力,针对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匹配不同的产品。 

大资管时代下,目前,商业银行向具有多牌照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像工行旗下子公司就有工银瑞信、工银租赁、工银安盛、工银国际;建行则在非银行金融领域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期货5家境内子公司。 

业内专家表示,在商业银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需要修炼好“内功”,打造出资产端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树立综合化经营的战略理念,打造全新的产品运作体系和业务流程,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针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提供受托投资和全方位融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提高对广大客户的跨市场、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加快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的转变,走特色化经营道路,避免出现产品的同质化、业务模式单一等问题。”郭田勇认为。 孟扬

据《金融时报》报道,去年以来,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变革组织管理体系,打造全新的产品和业务平台,为资管业务转型按下了“快进键”。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支柱业务和重要盈利来源,是当今世界金融服务业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中国,大资管蕴含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通过定增配资、专门的净值型产品、“打新”基金等方式投资直接融资市场,商业银行集团在“大资管时代”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巨大资管“金矿”待挖掘 

作为新兴财富管理业务,资管业务形式各异、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理财产品、受托投资、投资顾问等。 

2012年以来,监管部门推进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打破了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壁垒,形成了相互交叉、跨界竞争、创新合作的发展态势,“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 

按照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的解读,之所以在“资产管理”前加上一个“大”字,缘由在于随着监管的不断放开,原有资管业务外延的不断拓展。对商业银行而言,相比于原来较为简单的理财业务和投行业务模式,“大资管”无疑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正在逐渐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其次,意味着银行资管业务创新将日益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再次,意味着银行作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商的职能将日益凸显。”马蔚华认为。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过去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2020年预计将达到17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 

资管业务成银行转型利器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民营银行牌照逐渐放开、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的冲击造成金融“脱媒”加剧,商业银行传统利润空间逐渐收窄,主动寻求经营转型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综合化经营则成为了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商业银行转型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前银行亟待变革,这种变革将把银行从传统的存贷中介变身为数据分析者、服务集成商、交易撮合者、财富管理者。变革的路径就是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让银行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提高资产端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韩松认为,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前十年从存款到理财转化,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谁在卖、卖什么价格”,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商业银行信用;后一阶段将从理财向资产管理转型,在此过程中,更多看“谁在管、管得怎么样”,投资管理能力决定资产收益。 

“与此同时,资产的概念将更大,涵盖存款、理财、保险、信托、实物资产等。”韩松说,因此,银行应强调投资研究能力,针对养老、消费、教育、财富传承、税务筹划等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匹配不同的产品。 

大资管时代下,目前,商业银行向具有多牌照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像工行旗下子公司就有工银瑞信、工银租赁、工银安盛、工银国际;建行则在非银行金融领域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期货5家境内子公司。 

业内专家表示,在商业银行向大资管转型、实现集团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需要修炼好“内功”,打造出资产端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树立综合化经营的战略理念,打造全新的产品运作体系和业务流程,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针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提供受托投资和全方位融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提高对广大客户的跨市场、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加快从传统融资中介向全能服务中介的转变,走特色化经营道路,避免出现产品的同质化、业务模式单一等问题。”郭田勇认为。 孟扬

新闻推荐

5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9万亿美元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姜琳)中国人民银行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外汇储备余额3.19万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79亿美元,在未考虑汇率折算因素的情况下,余额创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不过,按照SDR计值看,外汇储备余额较上月略有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