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1.8万元时薪”引发中国“互联网+教育”三问

攀枝花日报 2016-04-02 00:35 大字

□新华社记者 余靖静 袁汝婷 廖君

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聚沙成塔”,使得授课的“在线教师”获得了超过1.8万元的时薪。消息一出,兴奋、质疑、反诘……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网上激辩背后,牵出的是一个多少有点尴尬的话题:什么人可以从事在线教育?以及多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话题:远程教育能否助推教育资源均等化?网络这样的新载体如何避免成为应试教育的新平台?

一问:“互联网+教育”是否会“抽血”公办教育师资?

这位“网红在线教师”讲授的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被2600多名学生购买,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一小时的实际收入超过1.8万元。

一部分人为此“点赞”,支持老师们通过互联网获得其应有的市场价值。“这些课程单价很低,‘在线教师\’的高收入是来自于互联网的积聚效应。互联网就是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把多数人不多的付出,汇聚成少数人的大额收入。”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在网上说。

教育主管部门的声音要审慎许多。南京、杭州、武汉等多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肯定“在线教育是好事”的同时,纷纷表示,如果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变相有偿家教,“必须反对”。

一部分家长也有类似担心:如果公办学校的教师被允许到在线教育平台开课,而其收入远远超过学校,老师们的精力和心思会放到哪一边?这种担心并非无水之源。浙江2015年起开始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据记者了解,严查之下,一些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选择从公办学校辞职,进入培训机构。

“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但没有办法。老师们倾其心力,搭建起这个平台,完全是零报酬的。给自己学校的学生免费用,老师们愿意。可是进行免费社会共享,老师们认为,不如不做。”

二问:“互联网+教育”有无惠及教育欠发达地区?

这次讨论中,有一些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认为,借助于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及规模化红利,教育欠发达和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有可能享受到国内最顶尖的教师资源。

这是否可以成为现实?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理念还是“看起来很美”。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后发现,一般这些有盈利需求的教育平台单节课程价格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有些课程在宣传时打出“单价低”的广告语,但实际操作中消费者需购买一个时间段的打包课程,总额也并不低。

在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和位于农村的吉信完小和阿拉完小这3所学校的美术课特意安排在同一天、同一个时间段进行。依靠无线话筒、跟踪摄像头、高清投影、实时视频等设备,箭道坪小学的老师“一师三用”,解决了两所农村小学教师严重匮乏、相关课程不能开齐开足的难题。

“现在基本上很偏远的学校都可以接触网络了,更大的问题是怎样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教育理念的平等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不平等是一个社会现实,相对偏远的地方,学校老师的知识存量、社会地位、教学理念都和发达地区存在差距。要实现平等交流,关键在于,除了网上的交流对话,还需要在地位、待遇等问题上也实现平等。

三问: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网上公开课其实已经不是太新的事物。TED talk、耶鲁公开课、果壳MOOC屡屡带给受众大开的脑洞与课后的深思。

而目前的各种网上教育,最受市场追捧的却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网上版”。如果只是由内容供应商把教材内容和视频放到网上,在线学习者延续几乎无差异的单向填鸭式教学,这样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是否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杭州从事IT业的家长徐海倩说,给孩子购买在线教育课程后发现,“这种课程都是录制好的,好处是可以反复播放学习,缺点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实时的反馈和交流。”

“当前很多号称搞在线教育的企业,其实根本没以搞好教育为目的,而只是想着赚钱,心思都放到所谓‘商业模式\’上去了,几乎把在线教育当成了股市和期货市场。”北京高校教师金旭亮在他的新浪微博里写道。

储朝晖认为,总的思路应该是教育利用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利用教育。技术的进步,应该成为教育利用的工具。现在很多人有误解,希望把互联网作为操作系统来办教育。这个尝试本末倒置,可能会出现问题。

(据新华社杭州4月1日电)

新闻推荐

3月制造业PMI报50.2重返荣枯线以上

这是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床生产车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国家统计局4月1日早间公布数据称,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