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中国楼市大萧条或明年初到来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与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环比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回落。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均超三成,在70个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南开大学也发布了“中国住房消费发展指数体系”,包括住房价格风险、住房消费结构、住房消费增长、住房特征需求、住房消费景气五个指数。其中,“住房价格风险指数”对全国70个城市近五年的住房价格风险进行了评估。2015年,住房价格风险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牡丹江、广州、南宁、昆明、襄阳、锦州、合肥。
从前三季度来看,“救市”政策频发,央行也累计有五次降息四次降准,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楼市需求政策刺激之下开始集中释放,楼市基本面好转,金九银十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悬念,价格也趋于坚挺,甚至接下来几个月可能会惯性涨价。
但繁荣的背后是“救市”政策不断刺激不断透支楼市需求的结果,背后潜伏着楼市新危机。而这场危机极有可能在2016年爆发,届时,楼市可能将陷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楼市需求透支“繁荣”不可持续
同策咨询研究部结果显示,2010年左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户均套数已经达到1.0套,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已基本平衡,未来楼市增量房增速将递减,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存量房时代。
从楼市大趋势来看,供求基本面来看已基本平衡,市场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今年由于多轮“救市”政策导致楼市基本面复苏好转的“大年”不可持续。
从投资增速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05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增速比1~8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小幅回落,房企投资意愿继续回落,这也反映出楼市下半场需求不足导致房企投资动力不足。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待本轮市场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释放完毕之时,下一轮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也就来临了。
预计央行“双降”、9·30新政降首套首付之后,本轮楼市量价齐升最多持续到今年第四季度末,也就是说,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将导致楼市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大量透支,楼市在下半年疯狂后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初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
同时,美元加息预期强烈,从全球投资客或财富阶层的资产配置方向来看,购置美元资产或增加美元资产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
在此市场背景下,全球投资客或财富阶层对比中美楼市的投资价值,还是会选择投资价值较高的美国房产,不会选择中国楼市。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楼市已经被美元“做空”,投资客即使选择中国楼市进行投资,也只是关注一线城市及极少数二线城市当中的中高端物业,难以改变楼市整体大趋势。
大萧条或在明年初到来
今年以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合肥、南京、武汉等城市“地王”频现。
笔者认为,今年以来土地市场高溢价、“地王”现象确实在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回暖的市场背景下出现,如果市场成交量刚刚反弹就导致开发商在土地市场疯狂拿地,如果这样的“地王”的拿地成为常态,那么,市场可能很快将走向另外一个方向:疯狂之后的市场调整期。
从历史经验和今年土地市场表现来看,如果土地市场“地王”现象在今年下半年持续频现,那么,这也就意味着2016年楼市将陷入大萧条的调整期。另一方面,楼市“救市”政策越频发,反而说明当前经济形势依赖楼市越严重,中国未来的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从短期来看,当前楼市仍然是调整期,“去库存”仍然为市场主旋律,这个基调并不会因为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成交量回升而明显改变;待市场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释放完毕之时,下一轮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也就来临了。
解读和建议:
专家表示,虽然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房地产依然被看好,但由于大量开发商扎堆进入抢地,导致土地价格被炒高,存在一定程度泡沫。
过去两三年,三四线城市房产价格基本不涨或小跌,未来三年估计也这样。即使考虑杠杆,靠房产增值获得10%/年以上收益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了。如果所在城市的房产目前过剩,所持有房产未来三五年也看不到涨的可能性,若手中不只一套房,理性的选择是卖掉其中一套,然后去做新的投资或者改善家庭生活,投资子女的教育之类。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对红利出尽的家电行业而言,一个悲观的事实正笼罩上空:整个家电市场已经触及了难以继续向上的天花板。从今年半年报来看,以格力、海尔、美菱为代表的一大批家电企业都不同程度出现营收下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