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中国货币政策应该更果敢一点

华西都市报 2015-02-06 08:03 大字

□ 马光远

2015年2月4日晚,中国央行宣布,决定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上定向降准,此次将释放流动性6000亿元左右。这是继去年11月21日降息后,中国央行的又一次重大政策举措。

在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加入货币宽松之列的背景下,我国央行此举,被业界解读为“力度符合预期,时点超出预期”。那么,央行突然降准背后的意图是什么?“滴灌”的货币政策是否将转向?会给投资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次大多数经济体选择货币贬值,并非以邻为壑的“竞相贬值”,而是同仇敌忾对抗通缩这个共同的敌人。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于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背负了各种不应该背负的压力。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更纯粹一点,做出决定应该更果敢一点。

央行决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很显然,除做出决定的时间有点“姗姗来迟”,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在全球经济笼罩在可怕的通缩魅影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需要做的就是打开货币的水龙头,向经济体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疲弱的需求。中国央行也不例外。

2015年的第一个月,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中国制造业仍然没有回暖的迹象。受新兴市场需求疲弱的影响,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趋势尚未逆转。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走势强健,全球因“强势美元”正在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通缩风险,为了对抗此风险,包括英国、加拿大、日本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集体选择通过降息或者QE的手段对抗通缩。很显然,这次大多数经济体选择货币贬值,并非以邻为壑的“竞相贬值”,而是同仇敌忾对抗通缩这个共同的敌人。很可能,2015年全球最可怕的风险就是全球经济进入寒冷的“冰河时代”。

中国的CPI在2014年四季度已重新回落到“1”时代,PPI已连续35个月为负数。央行一方面承认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坚持不通过降准降息的常规手段释放流动性。当然,央行有自己的苦衷——担心一旦动用降准降息的常规武器,已经调整的房地产又会重回上升通道。

不过,央行在创造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新工具”之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的流动性短缺问题,最终被迫在2014年11月21日宣布降息。但由于当时美元升值,国际资本流出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央行担心继续降准会加速资本流出,从而再次犹豫。等到今年1月份,人民币汇率7天6次逼近跌停,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应对全球性的通缩。中国央行在这时才出手。而短期来看,人民币已进入到贬值周期,央行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更大。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于要“考虑太多”的因素,背负了各种不应该背负的压力。央行对自己的要求可谓苛刻,每做出的决策都希望既解决流动性紧张,又不要影响人民币汇率,还要确保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要流向股市和房地产。这种多重政策目的,就是基因相当不错的美联储也不敢如此要求自己:谁能保证美联储放出的水都流向实体经济?谁能保证货币政策可以面面俱到?水流出来,是不是流向实体经济,这根本不是货币政策考量的内容,也是货币政策难以承受之重。期待没有任何负面效应的货币政策,那是政策乌托邦。

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更纯粹一点,做出决定应该更果敢一点,不要在错过了最好时机后才想起正确的决定应该是什么。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对中国的应对智慧提出严峻挑战的当下,中国需要一个思维更灵敏、决策更果敢的中央银行。

(作者系经济学家、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

新闻推荐

羊年 A 股有望“开门红”

今天A股将迎羊年首个交易日,投资者也将面临着新一年的投资决策。从机构观点和历史数据来看,春节后的大盘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其中国资改革、一带一路、非银金融等板块继续被看好。节后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