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新低 11月CPI同比上涨1.4%为新调控留出更多空间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延续低位运行态势,同比1.4%的涨幅创出自2009年11月份以来的新低。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国通胀水平仍保持温和可控,为“新常态”下的新调控留出更多空间。
据测算,在11月份1.4%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与此前一个月持平约为0.3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约为1.1个百分点,致使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环比则出现0.2%的负增长。
PPI位于CPI上游,对经济形势变化更为敏感。11月份PPI同比下降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并且同比和环比降幅分别较上月加深了0.5个和0.1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说,PPI环比继续下降主要是受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影响。11月份,石油和天然气、成品油、化学原料和制品三行业价格环比下降占PPI环比总降幅的80%。
解读
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矛盾突出
专家表示,在宏观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翘尾因素保持低位、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是物价总体走低的原因,反映出当前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矛盾突出,稳增长、促改革任务艰巨。“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说。
据她分析,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有利于南方露地蔬菜生长和水果采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加上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使得交通与住宿价格回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也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这都导致CPI环比回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四季度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延续疲弱态势,表明当前需求端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考虑到国内淘汰过剩产能仍在推进中,国际油价持续走弱及房地产相关价格的调整,未来几个月CPI同比涨幅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性。
为“新常态”下调控留出空间
10日出炉的物价数据,无疑为市场颇为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留下几多期待:今年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涨2%。温和可控的通胀水平为“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留下更多空间。
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分析,今年我国通胀水平数月温和可控,意味着对前期货币政策消化进展顺利;而央行此举也意味着更为中性稳健的“新调控”的开始。在这样的宏观调控之下,既不会出现高的通胀率,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一方面,货币政策意图在于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非对称方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说。
朱宁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兼顾多重目标的“新调控”。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宏观经济调控大方略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中国经济将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新一轮价格改革“窗口期”打开
王军表示,物价增速低位运行给新一轮价格改革打开了“窗口期”,理顺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难度很大,但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是建立市场机制必须逾越的一道坎儿。
物价改革事关国计民生,对宏观环境、社会承受力等因素也要统筹考虑。“感觉入冬后蔬菜水果价格又上去了,一个月3000多元收入,近一半花在了吃上面,如果再添置点衣服,就所剩无几了。”河北唐山市民郭俊告诉记者。
郭俊的感受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里也有所显现。11月份,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两降”,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仍较突出,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蛋价、鲜果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6.5%和14%。
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价格改革不能简单地与涨价画等号,应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并要注重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托底”等政策相互配合。(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从年度经济热词 看居民“衣食住行”新变化
1999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到硅谷融资,被拒绝了20多次。15年之后的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218亿美元的融资额创造了美股史上最大规模的IPO,无数投资者趋之若鹜。马云将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