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CPI创新低不是降准的决定性理由

成都商报 2014-12-11 21:59 大字

□ 河南 余丰慧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CPI延续低位运行态势,同比1.4%的涨幅为今年以来新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负增长,而且同比、环比降幅都较此前有所加深。相关数据加剧了市场对通缩的担忧,由此也让降息和降准的呼声越发强烈。据称有四大行高管表示,“经过与央行交谈,我们的感觉是,降准是不可避免的。”

大行施压央行降准,恐怕不是因为CPI创新低等原因所引起,而更多的是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缺乏应对新经济新金融以及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有效方略,导致目前经营的“命根子”———存款来源越来越少,吸储能力越来越弱,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并直接对其经营效益带来较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采取施压央行的手段,求助央行降低存准率,将存款准备金释放给银行,对缓解银行内部资金紧张恐怕最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目前,大行存款准备金率为20%,即吸收存款100亿元,将要被央行冻结20亿元。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2.47万亿元,如果降准成功,降低0.5个百分点就能释放约5000亿元的流动性———这比辛苦揽储省事省时得多,何乐而不为呢?由于大行存款余额多,影响力也更大,从利益角度出发,它们也更有对央行施压的“内生动力”。

大行施压央行降准的借口看似非常“有力”———目前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顽症一直不能解决,而大行又面临信贷资金缺乏的局面。表面上看,似乎是存款罕见下降迫使中国银行业不得不限制贷款发放,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即使此前央行通过定向降准或各种形式的再贷款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也并未看到其将资金用到资金最缺乏的中小微企业上,而更多的是用在金融圈子内部循环倒腾,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才是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

面对大行哭喊着让“央妈”给奶吃的局面,央行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A股近期罕见火爆,本周二沪深两市单日成交更是达到1.27万亿元,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不缺乏流动性,也就没有降息降准的市场基础;其次,11月进出口贸易数据都不及预期,进口增速大幅下滑,导致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到544.7亿美元,由此11月外储可能继续出现较大额度增加,这必将使得央行继续被动发行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盲目降准降息。

客观地说,20%的存准率确实太高,但解铃还需系铃人,存准率下调与否主要应取决于外储是否下降、外汇占款是否减少上。否则一旦盲目降准降息,恐怕不但救不了实体企业,反而导致更多流动性涌进股市,继续吹大市场泡沫,推高金融风险。因此,央行应当审时度势,不要被财大气粗、地位显赫的大行所左右。

新闻推荐

节奏慢下来

经过9日暴跌的洗礼后,A股近日的运行节奏明显放慢,波动幅度同时减小。前几天,大盘在冲击3000点时,基本上每天都给人一种慌慌张张的感觉,不论是盘中的震荡,还是股指的拉升阶段,都很快就确立了趋势。之所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