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严管下 银行理财产品加紧转型

德阳日报 2014-06-03 21:47 大字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普通投资者最为常见和信赖的理财渠道,也是商业银行“吸金”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种为迎合节日的专属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据《经济导报》报道,端午和“六一”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比此前的“五一”专属、母亲节专属理财产品都要低。另一方面,近期,规范同业业务的127号文下发,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表示,新规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所下滑,现有的理财产品模式也将遭遇挑战。在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当前,理财产品的转型日益迫切。那么,今后究竟什么样的理财产品会成为主流?

“取长补短”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5月28日,共有8家银行发行了28款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其中仅两款为“六一”专属理财产品,其余均为端午节专属理财产品。28款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7%,虽然比在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略高,但明显低于此前“五一”专属、母亲节专属的5.5%左右的收益水平。

一名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说,“实际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就开始锁定长期资金,所以今年“双节”期间,可能很难见到去年动辄7%,甚至10%的短期超高收益理财产品。投资者最后综合考虑收益率和流动性,未来3-6个月的理财产品是较好选择。”

他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节日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预期收益率有多高,还要关注产品的募集期限长短,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理财产品的投资信息如投资方向、投资风险等。

据了解,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不到4.8%,很多稳健型投资者的目光又回到银行理财产品。统计显示,预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明显萎缩,并呈现高门槛长期限特征。

“其实,从今年春节以后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势不难发现,未来的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将锁定长期资金。”某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说。

银率网分析师表示,短期内货币市场资金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宽松,“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及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将继续下行,投资者买到门槛低、期限短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将越来越难。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而言,如想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可以考虑牺牲流动性,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

“难舍”固收

就理财产品的类型来看,目前,投资固定收益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据了理财市场超过90%的份额。但在一些分析师看来,即使转型,理财产品的投向中,固定收益产品仍将受到理财产品设计者的“偏爱”。

这与我国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密不可分。方瑞认为,我国投资者偏好储蓄,从以前的偏爱定期存款,到排队买国债,再到现在一窝蜂地投资“储蓄式”的理财产品。“这说明在较长的时间里,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和稳健型投资者都将是我国投资市场的主流,大部分的产品设计也将围绕这些投资者的需求进行。”方瑞表示,短期来看,“储蓄式”理财产品仍将成为主流。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储蓄式”理财产品由于收益较高,加上投资者对银行“刚性兑付”的强烈预期,将使得目前的产品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延续。

从当前来看,理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去年年末,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9.5万亿元,如此大的规模也要求接盘市场有较大的规模。相比之下,扩容潜力较大的债券市场,无疑有此“肚量”来“装下”理财资金。

但挂钩固定收益的产品也不会一成不变。目前来看,理财产品挂钩的大多为国债、企业债等产品,而资产证券化产品还比较少。钱景财富副总经理、研究中心主任赵江林认为,今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建立将改变理财资金的投向,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扩大,房屋贷款和汽车贷款也可能被金融机构打包做成金融产品卖给投资者。

资管上升

由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向开放式、无预期收益率的资产管理转型,被业内认为是银行理财产品今后转型的主要趋势。

具体从产品创新来看,“现在理财产品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信托、集合理财,以及政府融资平台关系密切,这些风险相对大。”有业内人士表示,贸易金融理财的模式是,通过将贸易金融与财资管理领域产品结合,凭借各类资产管理载体,将贸易金融应收账款等转让给投资者。这种模式涉及保函、信用证、国内证、跨境人民币信用证等各类金融工具。“这种理财产品涉及的贸易金融,都镶嵌了银行的信用在里面,是银行承兑的,风险较低。”该人士说,这样一来,投资者买的理财产品背后有银行的信用作为保证,投资者心里踏实,理财产品也有生命力。

更加个性化的理财产品也将在未来出现。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的客户资源信息,就能够对客户日常的消费模式、资金流等进行分析。因此,对客户的资产、收入情况的分析不再需要现在常用的风险评估表格,而是能够直接根据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组合。这样能够使得理财产品更加个性化,使得大众理财也有定制的体验。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央行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

近日,央行在增加200亿元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基础上,还下调了支农再贷款利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两度定向降准之后,首次明确提出“定向降息”。分析认为,这次放水的量非常小,但降息具有指向性意义,未来不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