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保刚需个人首套房贷开始“维稳”

德阳日报 2014-05-20 21:47 大字

近段时间,银行对个人房贷不积极,导致老百姓贷款难贷款贵的现象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最近,央行召开了有15家商业银行代表参加的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银行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同时要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跟着,工行率先表态,其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高度重视个人住房金融服务,将进一步合理配置贷款规模,提高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审批效率,加快个人住房贷款审批,及时满足客户的用款需求。

与普通贷款不同,个人住房贷款具有“稳经济促增长”的稳定功能,亦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份。有银行尝试采取个人住房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渠道腾挪信贷额度,但由于房贷利率较低,在资产转让定价时并无明显吸引力。在贷款额度有限、资金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作为商业机构的银行肯定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利润更高的领域,比如小微企业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现在银行都是上市公司,营利的压力也很大。

事实上,3月以来,兴业银行发文叫停地产结构融资、地产供应链融资,虽然随后没有多少银行表示将跟进,但对市场仍然造成不小的震动。这也是央行为什么此次作出满足个人首套房贷要求的肇因。不过,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也透露,受市场需求和资金成本上升影响,按揭贷款定价有所提高。就连国有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都上调至基准,部分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05倍,甚至更多。

对于此次“保刚需”,监管层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要求各行要在现有资源情况下根据市场需求,以保证、照顾等多种形式确保住房消费贷款的资源配置;二是利率合理定价,做到财务可持续发展而非商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必要时可找央行调剂规模等。

对银行来说,房贷政策的转变远非上调贷款利率这么简单。首套房贷款申请难度的加大、下款时间的延长、贷款人还贷成本增加等,都随之而来。有银行人士反映,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弃房”现象,但大额房贷断供则有发生,银行处置起来有难度,特别是首套房。

虽然首套房对房贷利率上升的敏感度不高,但对工薪阶层而言,哪怕5%的上浮都意味着贷款成本的大幅增加。以30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6.55%为例,100万元贷款额若在以前利率8.5折情况下,月供为5720元,30年总利息为105.9万元;而当利率上浮到1.05倍时,月供6571元,30年总利率将达136.55万元,较之前多出30余万元。

不过,内业人士认为,首套房是刚需,对银行而言仍属于优质贷款,目前个别银行取消是短期行为。

另据了解,央行座谈会召开后,各银行都在研究具体落实的措施,估计两周之内就会有相关信息公布。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上马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6月22日放出消息,首批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银行已确定,目前各试点行正在做相关准备。所谓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是指银行发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的银行存款凭证,注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