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加速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令人担忧,房地产开工持续下滑,房地产销售旺季不旺,房地产开发投资降至低位,始于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下跌潮”也逐步向一线城市蔓延,房价拐点论扶摇直上。
实际上,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个主要城市房价走势来看,房价拐点已初见端倪,4月环比上涨的城市降低至44个,且涨幅最大的仅为0.4%,若此趋势持续,不难想象,5月房价或许便会迎来拐点。
中国房地产泡沫有多大,答案恐怕莫衷一是,但房价持续下跌对于中国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压力,确是有目共睹。可以看到,伴随着房地产市场遇冷,相关经济与金融运行风险也在显现。例如,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房地产上游行业持续低迷;家用电器、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下游行业相关消费正在减少,4月上述行业商品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8.8%、7.8%和5.4%;房地产相关收入如营业税、契税有所下滑,土地出让前景堪忧;金融风险不断上升,特别是房地产作为常见的抵押品,其价值正随房价下跌而缩水。
房地产是决定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房地产崩盘无异于经济硬着陆。当然,已有部分城市推出应对措施,希望通过松绑限购改变局面。笔者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货币政策。继今年以来决策层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影子银行以来,表内外资金同时趋紧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不光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受到限制,就连首套房购房贷款也遭遇利率上浮与停贷。
这是政策过紧的表现。尚且不论中国房地产泡沫化程度有多高,即便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康的国家,停止首套房贷款也会造成信贷紧张,重创经济。因此,改变过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保证首套房贷至关重要,否则仅靠限购松绑起到的作用将微乎其微,很难改变危急情况。
当然,这一期望如何能够落到实处,恐怕还需要分析问题本源。当前商业银行之所以停止或减少房贷至少与两方面因素密不可分。一方面,是资金供给存在压力。这不仅体现在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更体现在高额准备金、严格存贷比等考核限制,对银行可贷资金的约束。
另一方面,利率继续攀高,个人购房贷款利率难以覆盖成本。个人购房贷款由于收益相对较低是首先被挤压的对象,出于逐利动机,银行资金往往选择投入利息更高的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当中。
如此看来,化解上述矛盾还需从资金总量与平缓长端利率两方面着手。当前短期利率回落与企业资金紧张、实体经济疲软并存的根源在于资金过严的数量控制。因此,全面降准势在必行,越早越好。全面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由过紧转向中性,是平缓利率期限结构,降低长端利率风险溢价的重要举措。
而从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角度而言,降准也可以相当程度上消除资金供给制约,缓解价格工具失效的矛盾,促进货币政策工具转向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同时,淡化75%存贷比的考核,即便受制于《商业银行法》,短期内75%的存贷比取消不实际,但可考虑扩大存款额计算范围,延长考核期限。
此外,针对资金利率不断攀高的现象,一方面与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直以来存在的相当一部分财务软约束部门密不可分。这部分群体不仅资金需求量大,且对利率敏感性相对较低,是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
不难推断,这些预算软约束部门大多为国有企业。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时,要做到切实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与金融风险,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如若不然,金融改革还需缓行,毕竟金融改革单兵突进,改革缺乏协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将是难以承受的。
(据财新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刘诗平苏雪燕)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备受市场关注。银监会6日表示,合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