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顺差在中国利润在国外凸显贸易规模“虚胖”

成都商报 2014-03-04 08:13 大字

核心

提示

未来十年全球竞争将是价值链的竞争,依靠低成本优势建立起来的国家比较优势已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必须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向生产率要效益,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才有可能真正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 张茉楠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这是我国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

然而,经济全球化早已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现有的以进出口产品总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已无法准确地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失衡格局,因为如今一国贸易的真实情况并非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而是更集中反映在一国所创造的增加值上。

事实上,面对全球价值链主导贸易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当前依据原产地原则进行的传统总量贸易统计有许多弊端,导致贸易“被增长”。

一方面,由于大量中间品贸易的存在,统计跨境总量贸易而非净增加值会产生大量重复计算;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反映出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流动,双边贸易统计中包含了他国中间投入品价值,同样有大量贸易被重复计算。2011年以来,WTO在国际贸易统计新框架中以“贸易增加值(商品在一国新增价值)核算”替代“贸易全值核算”,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环节。这种模式虽然使得我国本土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但由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高价值两端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控制,本土产业始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利润微薄,依靠发达国家技术外溢的机会逐渐减少,其发展路径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然而,“虚胖”的贸易规模和份额的增长非但没有带来利益分配的增长,反而加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但真实的状况是“顺差在中国,利润却在国外”。全球价值链就按“产业转移-价值增值变化-利润转移-贸易利得扭曲”的路径,通过加工贸易、转口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等途径,通过高价格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低价格出口整机产品,使我国利润大量转移境外。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贸易新趋势表明,未来十年全球竞争将是价值链的竞争,依靠低成本优势建立起来的国家比较优势已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必须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向生产率要效益,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全球贸易分工中的利益分配,真正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新闻推荐

余额宝是不是最大的货币空转?

□江苏谭浩俊有关余额宝的争论还在延烧。继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之后,10日,余额宝发布社会价值报告,称余额宝不仅不会推高社会融资成本,相反将增加实体经济可用资金总量,为实体经济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