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实体经济融资究竟难在哪里

成都商报 2013-07-01 08:46 大字

□北京 邓聿文

邓聿文,中国改革与社会转型研究者,知名时政观察家。其独到的视角源于对权威资讯的汲取和梳理。

目前银行的流动性紧张问题,随着央行逐步开闸放水,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然而,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因为银行其实并不缺流动性,之所以闹“钱荒”,原因在于它们把资金拿去从事套利交易了。而对中国经济来说,最要紧的是发展实业。但银行却对放贷给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兴趣不大。这才是问题所在。

目前,造成最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来自银行的授信贷款,可能出自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报率不高,银行对其放贷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其次,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一套。中国的银行基本都属国有企业,五大商行不用讲,地方商行也多为国企。这使得银行不愿冒风险贷款给那些没有抵押物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而愿意贷给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一来是因为风险小,二来也是因其经营活动受政府影响大。

再次,缺乏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目前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由大银行主导,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信用社如今成了城商行或农商行,而基于成本问题,后者也不愿服务城市和农村的小微企业。近年来虽然成立了一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但覆盖面有限。

因此,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其投资回报率须具备吸引力。理论上讲,由于有效益的企业手中的钱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只要中小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就能吸引资金流。当前,一个办法是,政府通过减税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因为减免中小企业税收,能提高中小企业的收益率,银行的资金自然会分流一部分贷给中小企业。

不过,政府的减税幅度总是有限的,何况企业资金回报率的提高还受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本上说还是要从改革金融体系上做文章。在现有金融机制下,大型企业和银行体系都没有太多问题,缺少的是能够合理保障资金提供者权益,又能使资金使用者便宜便捷拿到资金的金融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当务之急是要放开对县市一级中小民营银行开办的管制,包括探索设立民间资金管理公司,在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以及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贷公司的开办。这些金融机构是最贴近中小企业的。这就需要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搭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除此之外,也需要探索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的问题。目前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三权”抵押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林权、养殖权、渔权等多种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有效满足实体企业信贷需求。

实体经济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质量和就业数量。尽管实体经济融资难是一个老问题,但这一次的银行“钱荒”再次提醒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新闻推荐

本周两市限售股解禁市值为245亿元

本周(7月8日-12日),两市限售股解禁市值环比小幅下降至245亿元,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多集中在本周一。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统计,本周共有25家上市公司涉及限售股解禁。其中涉及股改限售股份解禁的有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