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潮来袭
□叶檀
IPO停摆,再融资潮来袭,无论IPO是否关门,患上资金饥渴症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难以避免。
2013年前两月再融资的繁荣延续了2012年末的态势。2012年11月、12月,A股上市公司分别再融资235.60亿元、566.43亿元,合计募集资金802.03亿元。截至2月25日,今年以来A股共有51家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剔除未通过预案的3家公司),累计增发137.2亿股,拟募资总额达到790.95亿元,较2012年同期拟再融资额609.56亿元,同比增长29.76%。
由于上市之门被关闭,通过上市公司进行溢价收购,让投资者高价退出的现象正在蔓延,这可以视为曲线IPO的方式,低价的定向增发可能损害普通股东利益,而高价收购则涉嫌利益输送。
2013年的第一宗上市公司收购案由同方股份摘得,以高溢价收购壹人壹本。1月9日,停牌半月有余的同方股份发布公告,宣布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平板电脑公司壹人壹本100%股份,对壹人壹本的估值达到13.68亿人民币。根据公告提供信息,2012年壹人壹本的营业收入为5.74亿元,净利润为5145.48万元,估值PE倍数为26倍,与硬件公司普遍10倍以下估值差距巨大。
收购者认为是优势互补,而市场人士则关注高溢价收购的成因。通过上市公司再融资高价收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被收购公司的实际控制者,虽然上不了市,但获得了与IPO同等的高收益。以往内部高溢价收购也较多,但随着IPO收紧,未来上市公司的高溢价收购值得密切关注。
天量再融资导致逆向激励,企业不从提高效率着手,而是动辄以再融资弥补资金缺口,维持繁荣的假象。
据中投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有29家公司宣布定向增发预案,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能源矿业和建筑建材等行业。目前制造业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制造业大规模的折价定向增发,说明目前二级市场对于制造业的估值可能过高,不仅服装、鞋帽等行业处于去库存、资产重新估值周期,包括钢铁、传统火电行业等也在产能过剩的冲击下,举步维艰。
更令人关注的是金融行业,银行业继世纪初走出坏账危机后,面临新一轮改革大考,主要是直接融资与利率市场化的考验。各家银行的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下,很快将水落石出。
不仅如此,券商的资金饥渴症甚至比银行更甚。新年伊始,中信证券1月23日晚公布400亿元境内外公司债券融资计划,2月17日继续抛出银行间债市招标发行5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计划。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月末,已有共计8家券商发行了24期短期融资券。所有种种,均说明在转型市场与低迷的人气中,券商在资金与创新压力下,大面积融资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给予大量廉价资金并不是筛选优质企业的好办法。中远目前的窘境就是2008年上半年之前误判市场、扩张过快的结果。当时中远需要再融资做大规模,一旦市场陷入低迷又需要大量融资为以往的错误决定买单。
从理论上说,再融资成本高低由市场说了算,有前景的公司获得廉价资金成为扩张者与做大者,从实际上说,大股东一股独大、上市公司可以轻松获得便宜钱,是毁灭公司价值的开始,他们可以凭借地位做大,而非业绩。
新闻推荐
城市房价“涨得快”二套房房贷首付或7成 住房信贷政策地方细则正研究制定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待制定并报人行总行批准后即可实施。与此前市场预期一致,一些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二套房房贷首付可能提至7成,利率提高至1.3倍。严格“差别化”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