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IPO打假风暴值得鼓掌,持续打击需要制度支撑

成都商报 2013-01-11 13:35 大字

□叶檀

证监会掀起史上未有的在审企业打假风暴。

具体步骤如下,首次公开发行在审企业与中介机构进行自查,而后由证监会抽查。司空见惯的财务专项检查被市场关注,人们将此视作测量证监会打假决心的试金石,证监会官员的表态与严密的步骤显示,他们不愿意此次树立信用的行为被玷污。

证监会直击核心的理念与举措值得鼓掌。

证监会显示他们基于信用上的监管理念是正确的。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其基础与核心是狠抓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要能反映企业的本来面貌。信用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财务数据造假谈不上信用二字,围绕造假公司的高定价都是欺诈。

目前一系列行动均剑指发行市场一直被诟病的财务信息失真、虚假及欺诈发行上市。严惩失信,从严惩造假上市开始。

此举可以起到一石数鸟的作用。

首先,从现实作用上说,排队等待上市的882家公司通过财务筛选,数量可能减少一半(如果财务检查落到实处,可能减少更多),疏通巨大的上市堰塞湖。

其次,严惩造假上市,可以减少上市新政的反对者。任何改革者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第三,培养公司与机构自律,检查市场信用情况,为上市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市场化改革铺平道路。

与其他改革一样,股票市场改革受一些既得利益者掣肘,举步维艰。尤其是在退市制度方面,雷声大雨点小、退市少复活多:利益链条上的人对于维持壳资源溢价有巨大的动力,在长期扭曲的市场下,无法排除某些监管者的利益动机。另一方面,仍然沉浸于重组股中的投资者,成为退市制度的巨大障碍,彻底取消重组又不现实,在种种掣肘之下,我们看到退市制度推出后,真正重拳出击的是造假上市———还未形成壳,谈不上壳资源,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阻碍要小得多。

检查风暴是严厉而具专业力量的,业内人士无不小心警惕。首先是企业、中介机构自查,而后是监管者抽查,证监会将成立15个小组,选择20至50家在审企业进行重点抽查。证监会的《通知》要求首发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坚决遏制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将转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发现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明确线索的,将转稽查部门做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发行人不配合中介机构实施核查,提供虚假财务资料的,一经初步查实,将依法移送立案稽查。

终止上市还是小事,可怕的是上了证监会的信用黑名单,专业前景毁于一旦。中国证券行业如履薄冰,如果真能树立上市信披准则,将能垂范于未来市场。A股市场不缺规则,缺的是执行力。

虽然打击造假总比不打击好,但是持续打击造假需要制度支撑,需要市场力量的支持。否则打击造假上市成为走过场的运动,市场价值核心不会改变,造假者在蜇伏过冬后,重新茁壮,更可怕的是,那些制度性造假的企业,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美国股市如何对付造假?媒体与做空者、监管者随时监督股价异动,一旦发现内幕交易便从获利之机,造假者与做空者形成互相钳制的生态链;掌握信息造假或者内幕交易证据后,监管者严惩,动辄百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和解费让造假者心惊;保护投资者为主的集体诉讼民事赔偿机制,天价赔偿让输得倾家荡产的造假者这辈子印象深刻。

中国台湾地区股市如何做?先上柜交易而后上市,中国大陆已经在学习这一做法,做大新三板市场,这个巨大的蓄水池可以容纳数万家企业,监管层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转板。新三板没有溢价、交易平淡,造假上市亟需资金的企业会脱去油彩度出真相,企业很不情愿,他们宁愿等待漫长的上市也不愿意入新三板———不过,也许很快,他们必须到新三板接受考验。

做空者、大众与专业机构同时监督,严惩,保护投资者的民事赔偿制,加上新三板的考验,有这几道坎,能够上市的公司造假概率极低。

新闻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外储委托贷款专门机构引关注 3.3万亿美元外储探路市场化

核心提示央行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实现保值增值,一直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昨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表示,为不断创新外汇储备运用,该局已成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