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道德血液”的一场增稠秀

攀枝花日报 2011-06-15 19:14 大字

□邓海建

近日,在浙江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上,数百家上市公司共倡增稠“道德血液”,但记者在就“如何增强企业道德”问题与公司代表交流是却遭遇“软钉子”,部分企业拒谈具体措施,记者无奈放弃采访。(6月12日《新华网》)

假年账、毒食品,鬼魅魍魉的背后,看似是个道德血液缺失的顽疾,但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正义的缺失,与其说是道德死了、不如说是法律病了更确切。早在2011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开幕前夕,总理温家宝与网民交流时,炮轰地产商没有道德,引来网民和社会舆论喝彩,说他们应该有“道德的血液”——遗憾的是,此后媒体与舆论对“道德血液”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误读,凡事都往道德上靠,很多秩序本可纾解的问题,愣是在“道德血液”的轻佻演绎下变得无解。

“道德血液”概念的提出当然是件好事,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抽象化、娱乐化、作秀化的“道德血液”不仅令道德蒙羞,也让很多并不复杂的问题复杂起来。上市公司要不要“道德血液”,答案自然无需赘言,但相较于抽象的道德来说,确保股民权益的司法律则更为靠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上周四警告说,通过逆并购实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存在诸多财务风险,投资者应认真研究企业披露的信息,尤其是要留意那些不必向SEC提交财务报告的公司。自3月以来,超过24家中国公司爆出审计人员辞职或会计问题。据称,目前已有百余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被查出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批评人士称,美国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公司的干预力度。倘若外媒报道属实,这显然不是一个道德批判就能解决的问题。

上交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在论坛上表示,“没有道德的企业如同朝着悬崖开车,跑得越快死得越早。”这个道理很正确,但显然有很多前提:比如没有道德的企业要能被监管所发现,比如裁决其“死亡”的制度不至于“心太软”……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尤其是在整个市场不够规范有序的语境下。譬如记者在就“如何增强企业道德”问题与部分参加论坛的上市公司代表交流时,遭遇不少的“软钉子”——有的被访企业代表以“事情忙,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有的代表则说“我不懂,问别人吧”,辽宁一家上市公司的女证券事务代表干脆告诉记者,“我们是上市公司,你这个问题不属于公司需要披露的信息。”可见,高见人人有,生活在别处。

此般“道德血液”,不过就是一部大合唱中的假唱演出,无非是对个口型的工作,至于词曲之间的深意,问多了自己也深感无趣。不是不能吁求道德,实践证明,在法治不能得力兜底的时候,道德上的千山万水,不过是一片浮云而已。

(据6月14日《羊城晚报》)

新闻推荐

正视贪官外逃才能有效监管 □几又

昨天,央行网站刊发名为《我国腐败分子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途径及监测方法研究》的报告精简版本。报告引用中国社科院的调研资料披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外逃党政干部,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