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少数民族聚居区、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引发代表关注—— 扶贫攻坚如何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安徽工人日报 2016-10-25 01:12 大字

   

“如果说贫困问题是短板,那么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就是短板中的短板。”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唐世礼代表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2015年,144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尚有557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西部地区。如何帮这些地区补齐扶贫短板,事关我国能否在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目标,因此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十年扶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特别难啃的‘硬骨头\’。”唐世礼代表说。

发挥教育的造血功能

唐世礼代表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先扶志,变苦熬为苦干,加强技能培训才能让其有造血功能。”几天前的小组会上,唐世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铜仁市松桃县的省人大代表去澳大利亚访问,带了3000多朵工艺品桃花,下面是机绣,上面是手绣,全部卖完了,一名澳大利亚设计师订了8万朵,总合同额50万元。

“昨天我打电话给她,问成本多少?她说28万元,现在正在赶做这8万朵。”唐世礼说,“民族工艺能为脱贫闯出新路,希望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投入。”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贵州毕节市,今仍有125.9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毕节市市长陈昌旭代表表示,“教育是‘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当地投资40多亿元建设毕节职教城,目前已有在校生3.2万人,建成后可达9万至10万人。陈昌旭代表表示,当地正深入推进校城结合、校企结合、校岗结合,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易地搬迁不容易

并非所有地区都有可供开发脱贫的资源,在唐世礼看来,极少数居住在不具备居住条件地区的群众,要进行生态移民,但这项工作很不容易。

今年全国计划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贵州省为30万人,其中包括毕节市7.5万人。易地搬迁农户大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区、石山区,自身拿不出钱来搬迁。而且,贫困群众多数无技术、无产业,搬出去后没有稳定经济收入。

按以往做法,是由政府统规统建、集中安置。但陈昌旭代表在该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民族村果底组调研时,发现33户155名群众中有一半以上希望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群众要求按自己意愿搬到一些交通方便、人居环境好的地方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毕节通过深入细致调研,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推动易地搬迁工作落实,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此,当地规定,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一律整村整寨搬迁。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女姑村牧场组,共有农户27户82人,贫困率发生达92.59%。“还有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丰岩组,山高坡陡,农民喂猪也要用绳子固定猪石槽,不然猪用嘴一掀石槽就要滚到山脚下。”

扶贫效果要看群众收入

唐世礼代表指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西部地区,“十三五”期间一定要对包括交通、水利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比如贵州,交通‘大动脉\’通了,但很多‘毛细血管\’还没通,群众出行难,农副产品运出去、先进技术传进来也难。”除了交通,当地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严重,雨水多但留不住,也要加快水利建设。

广西百色去年完成了1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但是仍有68.2万人还未脱贫。3月6日,百色市市长周异决代表坦言:“这68.2万人脱贫是我们工作中的‘硬骨头\’,越到最后越难啃,工作难度非常大。”

他介绍,贫困人口中,有65%居住在大石山区;有10%居住在边境县,条件非常困难;另外还有15%居住在交通困难、信息不通、产业基础比较差、商品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周异决表示,下一步,百色市是要以脱贫攻坚来统领各项工作。

为此,百色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将脱贫人口数跟企业捆绑起来,企业在发展时让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在贷款方面将给予优惠。另外,干部要结对子,一个干部负责一户贫困户。

“现在贫困村的脱贫,在基础设施、建房子、修路等方面都比较好说,关键要看群众的收入能不能提高。”周异决说。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安科新增3项发明

安科生物6月3日公告,公司以无偿受让方式,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该3项专利的专利权人为张影频,主要发明人是安科生物转化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杨楠博士等。截至公告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