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言须“刀”下留人
□何东升
“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这句古语用在如今的网络世界,真是恰如其分。今年4月24日,亚裔女孩冷梦梅在澳大利亚悉尼惨遭杀害。可比凶案更残忍的是,国内网民在网上大揭受害者及其亲属隐私,还有相当多网民用直接或隐讳的语言进行谩骂攻击,其“影射”意义和“杀伤力”既践踏了死者的尊严,更令生者伤口撒盐,苦不堪言。逼迫之下,一自称死者舅舅的网友在网上多次发文,称对侮辱性留言发布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类似的网络攻击,在国内不是首例,更不是个案。
有一种炸弹叫唾沫星子,有一种伤害叫流言蜚语,有一种恶行叫网络暴力。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所有语言的传播必须依赖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和载体,传播范围无非是熟人圈、职业圈、地域圈,传播渠道单纯,制作者、传播者、听闻者总有迹可循。因这一层,说、听、信之余,还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但网络让这一过程似乎被笼罩在了夜幕之下,魑魅魍魉趁势而出,伺机为害,人性丑恶的一面通过网络的棱镜效应被解析和放大。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感受到各种温暖或者冰冷、仁慈或者血腥、正常或者变态,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唾沫星子漫天飞舞、势成江河,却很难辨识是谁、从哪里来。基数庞大、渠道众多、身份隐蔽,也让网络实名制的推进举步维艰。退一步讲,纵使完全落实了网络实名制,我们也很难针对每个主体、具体信息进行追究和问责。
网络之恶,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出于各种政治、经济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打着正名、揭露、解密的旗号,传播歪理邪说、抹黑圣贤英雄、扭曲事实真相、质疑伦理规范。第二种是制作、传播各种伪“鸡汤”、伪“偏方”、伪科普,误导受众,哗众取宠。第三种是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一个平常的社会事件,经过炒作使之持续升温、变质,演变为网络事件和舆论灾难。通常在初始阶段,网民仅仅是就事论事,还有一定分寸和理智。随后,脱离事件本身进行疯狂人身攻击,露出“杀人”面目。最可怕的还有各种手段的“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种种隐私暴晒在光天化日之下,把父母妻儿、祖宗八代都抬出来当作靶台,进而“株连九族”。这样的攻击给当事人及其亲属造成的损害,远超过法律惩处和道德谴责所应有的尺度。甚至杀人于无形,将部分当事人逼入绝境。始作俑者别有用心,绝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极个别人自命网络侠客、道德裁判,狂舞道德大棒,生杀予夺,随心所欲。果真是旗麾所向,鸡犬不留;大棒落处,血泪斑斑;舌尖掠过,寸草不生。难怪有人说网言之祸猛于虎,试问于此千军万马、惊涛骇浪、枪林弹雨之中,能有几人全身而退?
网络是一种工具。真诚希望,我们在品读、点评各种事件、人物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爱、脑中有法,手下积德、笔下留情,慎重出手,这样,才能让每一次网络事件演变成推进文明进程的福音。
新闻推荐
印尼首都示威引发冲突 3辆军警卡车被焚毁160人受伤总统取消出访
警察严阵以待印度尼西亚政府5日宣布,因首都雅加达有关示威活动呈现暴力趋势,总统佐科·维多多决定将原定6日正式出访澳大利亚的行程延后。部分雅加达市民4日举行针对雅加达首都特区行政长官的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