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墨的延长线”及其艺术新语境

乐山日报 2015-07-25 21:25 大字

■王萌

关于“水墨的延长线”

“水墨的延长线”是全球化时代“跨文化”现实下发生在中国艺术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集合了“本土文脉”与“全球参与”的“再关系”,具有一定启迪性。我曾在2013年的《艺树》和《享悦艺术》两本杂志的专访中初步阐述了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战略意义。“范式转型”与“文化战略”是当时较为注重的两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中国艺术在当代形态进程关键转型期的文化身份、精神文脉与创造活力的“象征载体”问题。

中国的艺术在当代形态的探索中,在新的世纪的初期,如何以一种适宜的态度,一种能够生效的方式“主动”切入全球艺术的格局,形成不同“文明”在当下的“精神交际”,在以“启迪”为相互关系的立场中进行一种艺术的参与,也许“水墨的延长线”可以带来些什么。必须看到,从生命力的角度,“水墨的延长线”是在发生中不断发展的,新一代艺术家们正在加入。

艺术家构成的“水墨新语境”

“来自水墨的新语境”这个展览,是在2013年我所策划启动的一个跨年度的“寺上美术馆实验室展览计划”的第二回,是对“水墨的延长线”的一次基本语境的年轻版本的描述。用一个规模适度的展览交代出这个“水墨现场”和正在发生的艺术“新语境”。

在这个艺术的上下文中,邀请参展的11位艺术家各有侧重。一山的水墨探索凝固在他以“后水墨”为文化诉求的一种“视觉抽象化”的行为实践,他的《密码天书》以宇宙中最微小的微粒“密化”成即可“纵势”狂飙的威力又可凭借黑白的“正负形系”充斥思维的神典秘籍;他的《宇宙细胞》则在“显微视像”中为我们打开了由原“点”通向神秘秩序的思想通道;他的《梦幻图腾》、他的《阴阳裂变》在一种艺术家式的“黑白进化信仰”中将“理式”的世界与“媒介”的世界相联,诠释了对宏大、势态,对某种超自然力量强劲的“书写”力度!在一山“后水墨”的语系中,很难用一种既有的哲学框架和艺术风格学去准确界定,相信这是与他的水墨信仰不可剥离的一个在特定时空的生命灵悟进程中所激发起的任何他者不可取代的一种“抽象哲理视像”。

划出一理论域或理论闯入实践

如果将“水墨的延长线”作为一个渐次推动的展览计划,从实践观察、理论思考到媒体预热,再到展览启动,每一次展览的推进,应该涉及到“理论的推进”。如果将“阶段性”的意识带入进来,则将艺术家的实践的逐渐明晰向理论家和推动者的“理论的在场”带入一种“一起互动”的“活性”之中,“可能性”的内涵将随“否定性”的置入而被“激起”,将“激情”在“激将”中生成生效。

本次理论推进将“水墨的延长线”从实践的生成向理论的深化挖掘,将“艺术现象”置于更加“宏观”的视域之中。理解在这条“延长线”的发生脱离不开“全球化”的文化效用,而如欲考察这个“艺术现场”的生效机制,可以采用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的理论模型(物理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在“全球化”与“文化体”的视野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的延长线”发生的合理机制与发展前景。

如果说水墨可以承载一种文化的精神和感觉,那么这种精神和感觉则可以“跨越”媒介而传导进其它媒介,从“原媒介”向“它媒介”的传导和辐射正是精神和感觉属性的“活性显现”。那么作为一种“文化”的“水墨”则有可能在“原媒介”与“跨媒介”的传导中激发“新的发生”,进入一种“跨文化”的时代现实之中。“跨文化”则是“全球化”动势与“文化体”模型的一种具体体现。这里的“水墨”则可以是一种“文化的质料”,可以在不同的方法论作用下去发生“再关系”,而“再关系”则成为“水墨”在“跨媒介实践”中的一种具体化。

“水墨的延长线”是这一“跨文化景观”的全景描述。“发生性”构成了“延长线”的基本语境和动态形式,“水墨”是这条“延长线”的标识。关于“水墨”的“新语境”,就是一条“双向度”的“水墨的延长线”。

继续推动与行动规划

面对这条充满生机、正在从“发生”向“发展”迈进的富有启迪意义和文化战略性的“水墨的延长线”,我们需要借助“策展”的发动机作用,将艺术家的创作、批评家的讨论和媒体的传播调动和盘活起来,甚至与艺术收藏及艺术界的运营结合在一起,在美术馆的“文化发生场域”之中,形成一种旗帜性的导向,唤起艺术家的创作自觉,并形成一个“文化圈”。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以中国本土为发生基地,形成“水墨的延长线计划”,将其作为一个战略,在不同艺术空间以群展、个展等不同方式掀起新高潮,在目前阶段,需要将“策展话语”与“创作话语”建立一种相互激活机制,让“作品”与“展览”不断发生发展。“文化发生场”新思维可以成为美术馆“功能序列”的一种方法论,形成一种“整合力”。

这一艺术成果,将有助于中国艺术在全球提供一种文化启迪和开启一种“分享机制”,让艺术为不同“文明”在这个时代的“会面”提供一种中介。借助“水墨的延长线”,西方有可能读懂“中国”,“中国”有可能有效介入“全球”。

“水墨的延长线计划”,如果不能提供一种“生机”和“活力”,将不能飞跃“表层水墨”的质料层,也将止步于“表层”,因此在看到“可能性”的同时,在其“发生”的早期,一定要将“否定性”的力量嵌入其“发生逻辑”,目的是将“创造性活力”加以提醒,强调艺术家的个体突破能力,将“创造性力量”作为一种艺术动力,举起!

王萌,北京人,1983年生于山东。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美术馆学研究者,现任职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201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士学位。

王萌在中国美术馆参与完成近百个展览,多次参加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并在各重要媒体发表论文。曾策划的展览有:“从现代出发——15位艺术家的15个表达”(中国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第一回)、“来自水墨的新语境”(第二回)、“抽象艺术新一代”(第三回)】(北京寺上美术馆)、“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北京正观美术馆)等。此外,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2011)和德国“中国文化年”(2012)期间,作为“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视觉艺术策展团队的成员,成功实现了在堪培拉和布德斯多尔夫的项目。

新闻推荐

研究发现远古冰川时期存在“生命绿洲”

新华社伦敦12月14日电(记者黄堃)地球生命如何在严酷的远古冰川时期生存下来一直是个谜。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当时有大片地区未封冻的证据,说明当地曾是冰川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