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于“土壤中”的大学教授 ——记北师大教授、环保专家赵烨

咸阳日报 2014-03-11 23:20 大字

赵烨

本报记者 杨波海 赵鹏

执教北京的关中汉子

赵烨,1963年出生于乾县梁村镇西堡子村。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85年毕业后,他开始从事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突然污染诊断与修复、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土壤环境学、南极无冰区土壤与环境演变、土地资源评价等领域内卓有建树。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赵烨曾立志学习古代的徐霞客,外出调研,求索不止。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赵烨参与了中国第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中国南极长城站进行科考。“尽管那个年代条件很艰苦,可为了国家的荣誉,就是再苦再累,付出也是值得的!”赵烨如是说。南极考察期间,他不顾天寒地冻,不顾环境艰难险阻,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成绩面前,赵烨不骄不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不断充实自己,经常和国外同行交流,2003年,赵烨远赴澳大利亚研修,这也使得他的学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赵烨教授很喜欢屈原《离骚》中的名言,他说:“科研道路,永无止境,生命不息,我将求索不止”,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赵烨先后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发国家专利7项,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他在科研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对社会的负责,赵烨教授孜孜不倦地耕耘在土壤研究和教学一线,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参与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荣获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辉煌的成绩和荣誉,赵烨谦虚淡定:“作为一名教师,我就要忠于职守。教好书是我应该做的。我就要尽量做好。能够获得学生们的肯定,我很欣慰,这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他的为人受到师生们的尊重

在从教的26年中,赵烨有24年利用暑期承担了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野外教学实习,在酷热的山坡荒野给同学们讲授专业知识、手把手地教会同学们环境地学布点—调查—观测—采样的方法,时刻关注同学的野外生活和人身安全、始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同学们与当地群众友好相处,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尽快适应野外学习生活。

有一年暑期,赵烨所在院系的学生申请到四川省冕宁县考察稀土矿业,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赵烨放弃暑期休息和科研工作,乘火车于凌晨3点到达冕宁山区。在冕宁山区他领学生们前往稀土矿企业、选矿场地、采矿区进行访问、调查、观察和采样。由于暑期多降雨和重型卡车碾压使通往采矿区的土石路路况极差,赵烨便和同学们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由于教学上的认真与严谨,使他备受同学们的尊敬。

作为教师,赵烨教授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不但能够教给他们一些东西,他们在有些方面还能受到我的影响。看到学生比我强,我就高兴。”赵烨这样说道。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如今,记忆中的故乡已变样了,只是隐约还留着些乡村的味道,希望借家乡媒体,让更多人能关注咸阳的发展,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千年古都的美丽和魅力,愿咸阳明天更美好!”赵烨由衷地说。(B)(12)

小资料

赵烨, 乾县梁村镇西堡子人。1963年出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常任理事、国家土地整理中心专家,他长期讲授环境地学、环境学、土壤地理学及其野外实习等本科生课程,以及相关研究生课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博士点基金等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和专业教材7部,研发国家专利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主持并主讲国家级、北京市精品课程“环境地学”,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师德先进称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等。

新闻推荐

申请更换教练 两人缘分将尽孙杨师徒上演“中国散伙人”

据杭州《今日早报》昨天报道,21岁的中国泳坛一哥孙杨已向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递交了更换教练的申请,此前,他与朱志根已合作9年,二人的师徒缘分刚开始时,孙杨还是个小毛孩,如今,他已贵为伦敦奥运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