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龙山处晚唐石窟风华浓
禅意与墨意交织
历经千年的重龙山摩崖造像仍栩栩如生。
中晚唐时期的雕刻杰作千手观音。
重龙山摩崖造像局部。
扫码观看重龙山摩崖造像视频。
国保寻踪⑧
1956年,寓居海外的画家张大千绘下《资州八胜图》,将浓郁乡愁诉诸笔端。有意思的是,图中的“重龙晓霭”“滴水弹琴”均和现在资中(古时称“资州”)重龙山相关。其中,“滴水弹琴”描绘的君子泉一景,就在重龙山古北岩南下方。时至今日,在泉壁间还布满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造像,且留下了苏东坡、高培谷等文人墨客的铭刻。
2020年12月24日,记者来到重龙山,跟随资中县文物管理局文史股股长王兵的脚步探寻,不仅领略了大千笔下的美景,还欣赏到精美的摩崖造像。这些造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色显著,尤其是它紧接在唐武宗灭佛之后建设,在这特定的时间环境里,对于研究晚唐至五代的四川石窟具有重要意义。
国保档案
重龙山摩崖造像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始凿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分布在君子泉、古北崖石壁上,共172龛1713尊。其中各时期的造像,大致为中唐27龛、晚唐98龛、五代31龛、宋15龛、清1龛。重龙山摩崖造像,类型多样、品式丰富、造像千姿百态、风韵别致。除了精美造像,这里还留有苏东坡、胡学文、高培谷等人的铭刻,对研究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唐代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文 向宇/图
1
“北岩”造像共172龛1713尊
驱车从资中县城向东北方向行驶,在距离县城北街300米处,可见写有“重龙山”的牌匾悬挂在穿斗式木架大门上。从大门步行进入不久,一处长88米的凹腹岩壁赫然映入眼帘,里面是造型各异的造像。
重龙山摩崖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与县内东、西、南岩摩崖造像相比,规模最大、雕刻最精、年代较早。像龛的形制与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大致相同,主要是平顶敞口长方形或正方形龛,深浅不一。在资中文物战线工作20余年的王兵,对这些如数家珍。她介绍,重龙山摩崖造像主要分布在君子泉和古北崖石壁上。“整个造像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龛窟面积2325平方米。我们现在眼前看到这个凹腹岩壁,高深约15米,有造像127龛1222尊。而在君子泉上方的古北崖石壁上,还有造像45龛491尊。”顺着王兵手指的方向,可以清晰看见古北崖的造像呈带状分布,由一条窄窄的栈道相连。从下往上望去,宛若飘带浮于陡壁。
据唐咸通年间《重修北岩院记》载,重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而今在113龛外侧,可看见石壁上爬满青苔,斑驳处依稀有“唐大中八年”题记。43龛也题有“咸通十四年岁次癸巳二月八日记”。
如今,这上、下两处保留下来的造像共172龛1713尊,其中各时期的造像大致为中唐27龛、晚唐98龛、五代31龛、宋15龛、清1龛。这些造像,类型多样、品式丰富、千姿百态、风韵别致。较多的是佛、菩萨、天王,突出的为观音、地藏、药师佛、净土变等,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求社会安定和平的愿望。
天王多且造型优美,是重龙山摩崖造像的特色之一。这里的天王造像仅次于观音,达到20龛之多。有的一龛一像,有的一龛数像。天王有坐有立,有的手托宝塔,有的怒目攒拳。其中尤以64号和88号二龛最为生动。《中国名胜辞典》中把88号“毗沙门天王”和113号“大悲观音”称为“北岩最佳的像龛”。“毗沙门天王”,尽管衣身饰品已有风化,但可以看见这座天王身着七宝金刚甲胄,脚踩妖魔鬼怪,其广目圆睁,不怒自威,具有威慑力很强的艺术效果。第93号龛“释迦泾”,凿于唐大中八年之前,佛和菩萨均面目姣好、体态丰膄,显示了唐代以来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的过程。该龛是四川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龛窟。其雕刻技法精湛、细腻,迄今难以寻觅出与这媲美的同类题材。
重龙山摩崖造像由谁建造,为何而建?王兵说,这些问题如今全无文字记载,难以追溯。不过她推测,之所以在这里建设石刻,或许和重龙山顶南侧的始建于唐代的永庆寺有关,为了方便人们拜谒。
2
研究晚唐两宋石窟艺术“活史书”
重龙山摩崖造像集中在君子泉处。从这里向上望去,一棵粗壮的黄葛树位于岩顶中央,树盖遮天,裸露在岩表的根系错综盘踞,不少根系顺着岩壁向下延伸,和悬空造像遥相呼应。
石窟寺的开凿本是北方佛教艺术的传统,但因北方战乱频繁、经济萧条,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南移。四川深处腹地,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所以四川成为研究我国盛唐直至两宋时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关键区域。于北魏晚期开始凿造石窟,至唐宋时期,四川石窟造像已达极盛阶段。这一时期,大足石刻、广元石刻等佳作不断,它们宛若一颗颗珍珠,串联出四川美术的熠熠生辉。
重龙山摩崖造像紧接“会昌灭佛”后,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尽管与四川地区其他石窟,如广元千佛崖石窟、安岳石窟等颇有相似之处,但在窟龛形态、佛教题材内容方面,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比如,力士雕刻。多数石窟都在门外两侧分别刻有一个力士,而重龙山摩崖石刻中,你能从葱郁植物里看见个别洞窟门内外两侧各雕刻有两个力士,这种表现方式从全省来看都比较少见。
省社科院研究员唐林在撰写《四川美术史》时,也注意到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第113号龛的千手观音。这件中晚唐时期的雕刻杰作,高3.9米、深1.85米。记者看到,观音头戴花冠,冠中一化佛。身后浮雕超过30只手,分持铃、瓶、轮、镜、弓、杵、盾等法器,环绕身侧,外刻火焰纹背光,构图完整,法像端严。“类似图像可见于敦煌壁画。各类法器是四川中晚唐同类作品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唐林说。
唐林还介绍,唐宋时期四川石窟造像,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广泛,形式上多种多样,艺术上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呈现世俗化、生活化的趋势,甚至有人称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是生活化的佛教造像。比如第23号龛的“维摩诘经变”。自经变产生以来,多以壁画形式表现,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维摩诘经变”就是中唐时期画工巧夺天工的传世佳作。如今这类题材早期的雕刻作品几乎都流失到国外,现存的雕刻很少见。因此,重龙山摩崖造像能够保存此类雕刻题材显得尤为珍贵。该龛悬于君子泉崖壁中空,悬空而立,龛右维摩头戴居士巾,手扶小儿结跏趺坐于屋中宝床上,屋顶翼角犹如牛角高翘呈鸱尾形,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结构。龛高1.62米、宽2.13米,造像多达60身,轮廓清晰,主从分明,形象生动逼真,富有艺术特色。
记者现场细细数来,这里有释迦坐佛像、观音像、维摩诘经变、观无量寿佛经变、大肚弥勒像、龙洞龛等20余种。其中,观音、地藏、药师佛和净土信仰题材,都可谓是中晚唐和五代属地社会的缩影。
3
名人铭文、题记遍布崖壁
重龙山古名“北岩”,因山势盘曲如龙得名“重龙山”。跟随王兵,登山远眺,资中城市尽收眼底。
据《舆地纪胜》载:“北岩,去郡城半里等慈寺之东,横岩侧覆,不可游息其颠,古像丰湮苔藓,乳泉滴沥,四时不绝。”现在,这里的岩壁间除唐、五代、宋时造像,还有自五代、两宋、明清至民国的题记、铭文、诗赋、游记,遍布崖壁。粗略统计,现存题记35起、游记25处、题名5则、铭文8宗、诗词4首、剥蚀14起,共存86处。
在重龙山君子泉处的岩下石壁,就镌刻隶书“君子泉”,大气而不乏古朴之意。宋国英是资中地方文史研究者,他介绍该字由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资州牧胡学文题写。据说,这里每当夏秋之夜,泉泻如注,滴沥有声,音韵铿然,风景幽雅,因此成为古资中八景之一,大千也曾为“灵岩泉韻”景点挥毫泼墨作画,因而有了《资中八胜图》的“滴水弹琴”,寄托乡情。
如今,站立于君子泉边,仍可清晰听见泉声嘀嗒,只是再也不见故人大千。
令人费解的是,君子泉下方,还有两米见方的“球场”二字,两者的搭配难免让记者生疑。宋国英解释,这和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王瓒绪有关。王缵绪曾在资中驻留3年。其间,先后在县城荷花池、小东门外“省六中”的城墙下面、重龙山君子泉等地建了3个公共体育场,兴建数个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田径场。因此,在这里刻下“球场”二字。
1926年1月,来资中不到4个月的王缵绪令设护商事务所,拨款二万余元,培修重龙山上的文物古迹,修缮殿堂房屋,广植树木花草。1928年4月,又扩建重龙山公园,于连接二龙山处修长廊,新建动物园,养熊、豹、猴、禽鸟等动物10余种,在二龙山边建江天阁。同时,在重龙山古北岩的坡上建“唤鱼池”,将青神县中岩寺的苏东坡手书“唤鱼池”三字翻刻于池壁之上。
时光荏苒,如今从君子泉向古北岩崖壁处走,路边,苏东坡的“唤鱼池”三字跃然于山壁,遒劲雄厚,又不失雅意。字下,一方清池波澜不起,静静倒影崖上绿植。相距唤鱼池不到百米的崖壁上,还有清州牧高培谷题、袁思韡书的“古北岩”三个大字,每个字一米见方,苍劲有力。
如今“岩”字已经风化,难以辨认,不过高培谷却仍然被资中人口口相传。宋国英说,高培谷特别注意培养人才,发现有才华的学生,便请名师重点培养,资中走出去的状元骆成骧就是其中一例。据《骆状元诗文注》一书所附骆成骧年谱记载,骆成骧10岁时师从资州魏西棠学诗赋。17岁进州城参加童子试,其文如宿构,得房师杨锐、范溶、胡延、邹履和的推荐,州牧高培谷慧眼识俊才,将他拔置榜首(第一名)。
禅意与墨意交织,而今的重龙山摩崖造像在经历千年仍然余韵悠然,人们在这里追溯晚唐风华,也在这里回望名人风采……
新闻推荐
(记者周瑶慧)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经过全县132万船城儿女三年努力创建,资中县被授予第五届四川...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