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老产业 内江打造“中国天冬之乡”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6-23 06:07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金泉

6月初,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专家组专程到内江开展天冬产业调研,为天冬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自此,内江市振兴天冬产业、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内江天冬产业,曾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多年。如今,内江缘何要重拾消逝多年的老产业?“中国天冬之乡”如何打造?在此进程中,需要突破哪此瓶颈制约?6月19日,记者赴内江进行了调查。

业主返乡创业规模种植内江天冬

6月19日,骄阳似火。在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的龙井村、黄堰村,业主陈忠佳的内江天冬种植基地,一株株天冬郁郁葱葱、长势甚好。

“听专家说,内江天冬是内江的道 地 药 材 ,这 几 年 效 益 还 可 以 。2018年1月,我返乡创业开始种植内江天冬。”陈忠佳之前在广东搞建筑20多年,他介绍说,他从农户手中采购他们零星种植的内江天冬苗子,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480亩左右,“明年1月就可投产,前三年每亩投入1万多元,亩产值即可达5-8万元!”

东兴区卫健局医政股股长刘雄伟介绍,内江天冬种植历史上百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内江天冬种植规模达3万亩,主要用于生产蜜饯,但之后随着内江糖业的衰落,内江天冬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主要是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

“东兴区现已恢复到500亩左右,主要是陈忠佳在规模种植。”刘雄伟说。

实施方案成型打造“中国天冬之乡”

“内江天冬是唯一上了《中国药典》的内江道地药材。”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吕向阳说,“今年4月,四川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江也随之提出以内江天冬为龙头带动内江枳壳、佛手等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目标。通过5 年时间,在东兴区、市中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市等地全域打造 5万亩以上的高标准规范种植基地,而且要打造出口天冬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内江打造“中国天冬之乡”的实施方案已经成型,拟通过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开展天冬资源引进和利用研究、种子种苗繁育、地理标志认证等工作,推动中药材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全面发展。

作为内江天冬主战场,东兴区行动开展得最早。

东兴区在 2018 年 7 月即出台了《中医药产业实施意见》(2018-2020),将内江天冬纳入全区重点培育项目。刘雄伟介绍:“全区从现在到2030年,在水源条件好的小清流河流域的10余个乡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建10至15万亩内江天冬基地,其中,需要建设5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光卖鲜货,还要搞精深加工;要以种植业带动服务业、药旅产业等多产业发展。”

振兴天冬产业急需突破两个瓶颈

打造“中国天冬之乡”,有两个瓶颈亟待突破。

刘雄伟说:“如果每亩栽1800至2000株苗子,我们发展3000亩,就要600万株苗子,苗子供应是一个大问题。”

“内江天冬的有性繁殖功能已经退化,目前只能依靠无性繁殖。”内江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技术员刘丹说,“然而一株3年生的苗子,只能分5-10株苗子出来,繁殖系数很低。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天冬产业的目标!”

刘丹介绍说,目前内江市农科院正在开展天冬繁育技术攻关。一是营造人工小气候,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的控制,诱导雄株开花,实现有性繁殖;二是采用组培技术进行无性繁殖,既能保持优良性状,又能短时间成株、产量大,为工厂化育苗打下基础。

“内江天冬还有一个瓶颈,《药典》规定天冬是保健品,还未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如果把天冬纳入该目录,可迅速扩大市场需求。”吕向阳建议,内江市一定要争取把内江天冬纳入国家“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延长内江天冬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

新闻推荐

资中县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何晓东记者蒋小琴)6月14日,资中县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会上,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通报了...

资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资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