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双把家还 种养年入百万元

内江日报 2020-06-03 07:54 大字

李刚夫妇的养猪场

夫妻俩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种养循环涵养生态

消毒、配料、喂食……照顾养殖场里700多头猪的吃喝拉撒,每天,李刚和朱炳秋都忙得脚不沾地。12年来,夫妻俩不怕苦不怕累,耐着性子养殖生猪,从最初的5头母猪发展到如今的存栏700头。

资中县高楼镇雨台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常态,李刚也曾外出打工谋生。一番辗转之后,他已经“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李刚和妻子于2008年返乡,当起了“猪倌”——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文/图

辗转多个行业

夫妻返乡当“猪倌”

5月26日,记者来到雨台村,探访这对养猪夫妻。

一条平坦的公路进入雨台村9组,道路两旁满是绿油油的不知火树苗。不多时,一幢漂亮的楼房映入眼帘,楼房对面是一座养猪场,这是李刚的两个养殖场地之一。楼房与养猪场,承载着他的生活与工作,也托起了一大家人的生活。

李刚今年46岁,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时,他初中还没毕业。保安、水电工、采油工、收购毛猪、卖服装……早些年,李刚干过的行当可不少。

随着时光流逝,他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一双儿女也渐渐长大,尤其儿子到了青春期,正是需要关心和教育的时候。此时,李刚和妻子筹划着回老家发展,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2008年,夫妻俩回到老家,开始养猪。

他们自己动手,一共修整出7间猪圈,养了5头母猪。“那些年大部分农村人都要养猪,养母猪生了小猪就可以卖,小猪没人买就自己养,都能挣钱。”这是李刚养殖母猪的初衷。

正如李刚计划的那样,他的养猪事业干得还行,一年比一年挣得多,没几年就盖起了楼房。2010年,李刚投入7万元修建了限位栏、保育栏、产床等设施,猪圈也扩建了十几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李刚说,传统思维中,猪吃得多,因此投入大量劳动力种粮食,但他不这么认为。他采用精料喂养,减少劳动力投入,把更多时间用来学习养猪技术。

他买来养猪方面的书籍每天阅读。“但是书上的东西很理论化,跟实际还是有差别,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经验。”李刚说。

在摸索学习过程中,两口子走了不少“冤枉路”。

母猪生崽时,李刚和妻子只能在边上看着。母猪难产,他们也爱莫能助。

李刚回忆,有好几头母猪生了猪崽一个多月后,粪便中出现了小猪的骨头,他们才知道母猪生产时腹中的猪崽并没有全生出来。

慢慢地,李刚和妻子学着给母猪助产。“从胎盘的颜色、厚度、猪腹部的状态等可以判断它生完没有……”说起助产的细节,李刚头头是道。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早上,有一只母猪生了崽。在他的助产下,一只原本不能正常出生的小猪也平安落地。

缺资金遇猪瘟

他们渡过重重难关

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李刚的养猪之路走得越来越顺利,成了令人羡慕的“大户”。

说起李刚、朱炳秋夫妻俩,村里人几乎都知道。他们的勤劳、智慧、耐心总是为人称道。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养猪挣钱的背后,也曾经历许多困难。

在李刚印象中,2012年是日子特别艰难的一年。

那一年,养殖场里有18头母猪、230头存栏育肥猪,但最大的才长到90公斤,没有达到出栏的标准。猪没有卖出去就没有资金来源,但这些猪每天需要400公斤食料,折合成价格大约1200元。每天都需要流动资金,李刚陷入了困境,买猪饲料也只能赊账。最多时,他欠了饲料供应商15万元左右。

经济紧张,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菜都买不起了,是我妹妹给我们买起菜和肉来,还给我们送来了生活费。”朱炳秋告诉记者。

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李刚的姐姐借给他18万元作为周转资金,其他朋友也借钱支持他。亲戚朋友的鼎力相助,让李刚夫妻俩格外珍惜和感动,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养猪事业上,猪一出栏,就把欠债还了。

困难,不止这一个。

2019年,非洲猪瘟在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养殖场因此遭遇重创。按照镇畜牧站工作人员以及驻村农技员的指导和提醒,李刚加强了消毒防疫措施。

为了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李刚在养猪场外围加了一层围栏,进出圈舍必须消毒,买回来的兽药、饲料、疫苗也要全部消毒处理,就连他们在镇上上学的孩子回到家里也养成了消毒的习惯。

那时候,夫妻俩也不再上街赶集,需要买的菜和生活用品就请人帮忙带回来。养猪场外的马路,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李刚每天都会往公路上铺撒石灰消毒。

“那段时间精神特别紧张,根本睡不着觉,隔两个小时就要起来给猪查体温,随时关注着。”尤其听说离他们不远的一户养殖户家的几头猪突然死亡的消息时,李刚夫妻俩更加夜不能寐。

李刚说,那段时间,夫妻俩都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当时存栏有400多头猪,一旦被传染,他们将直接损失100多万元。

严格的消毒防疫措施和精心的照料,李刚的养猪场顺利渡过难关,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段,迎来了曙光。去年,由于生猪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他们的收入超过100万元。

既养猪又种树

种养循环效果好

“把下面那个水龙头打开一下,我浇下树子。”5月26日下午,李刚一边朝着养猪场的一名工人喊道,一边迈着大步走向养猪场后面的不知火种植地。行至土边,他拎起摆在地里的水管,对着树苗根部外围仔细浇灌。

李刚种下的树长势很好,枝繁叶茂,几乎没有受到此前的旱情影响。李刚说,多亏了养猪场,种养结合让果树也得到了好处。

每年,李刚的出栏生猪都在1000头以上。养殖规模大,猪产出的粪便也多,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上农技人员的指导,李刚决定走循环农业道路,实行种养结合。

2017年,李刚在村里流转了50多亩地,种上了不知火和血橙等果树。养猪场的粪污干湿分离后,干粪经过发酵后变成了果树天然的有机肥料,粪水则通过沼气池等变成了富含养分的灌溉用水,给果树生长提供了水分和营养。

走上种养结合的道路,李刚感觉好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以前猪粪不知道怎么处理,别人要,我们还帮别人挑到土地上去,因为积累得太多,也没地方放。”而现在,养猪场的粪水不仅能够保证自家果树的灌溉,周边有的农户缺灌溉水源,李刚也从不吝啬。

今年春末夏初,内江遭遇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许多农作物受灾严重,对果树而言,许多果树长势缓慢,挂果量少、掉果严重,但李刚的果树却几乎没怎么受影响,不仅叶片鲜绿,挂果情况也很正常。今年,他的果树试挂果,预计产量约5000公斤,可实现增收数万元。

此外,他还争取到项目资金,建起了储气罐,为村里数十户村民提供免费沼气。

“种养循环,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李刚指着成片的果林介绍,未来果树进入丰产期,他的收入将一年比一年高。他的眼里满是希望。

养猪,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有耐心,要做好环保措施、搞好消毒防疫,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李刚夫妻俩总结出来的养猪经验。

新闻推荐

资中县审计局:进村开展“脱贫帮扶日”活动

查看扶贫工程项目推进情况5月25日,资中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建波带队,组织机关帮扶责任人到联系的重龙镇人和寨村开展...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