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筑百姓致富路 记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第一书记罗超

内江日报 2020-05-14 07:17 大字

罗超(左)到村里的葡萄园了解情况

罗超(左三)和村干部入户走访

蜿蜒的柏油路、漫山的血橙树、惬意的休闲步道和凉亭、血橙造型的座椅、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水产养殖项目……

两年来,村子一天天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一系列的规划和期许,也在驻村第一书记罗超的带领下,相继落实。

两年来,罗超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情开展扶贫工作,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称赞,也获得了组织肯定。2020年4月,他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文/图

主动请缨,

他从学校走进农村

5月7日,立夏刚过,内江的气温已像酷暑,在户外走上几圈就会热得直冒汗。罗超穿着一件白色短袖上衣,穿行在村子的果园里。一场农村工作的现场会议将在金紫铺村召开,罗超此行是为了进一步熟悉果园,提前规划好参会人员参观路线。果园的宣传展板需要更新,他拿着卷尺仔细测量展板尺寸,并认真在手机上记录下数据。

“这些树苗是去年栽的。这是四川省农业改革科技创新示范奖补项目,省级财政投资600万元。这个是我们争取项目资金修建的休闲步道和休闲凉亭……”一路走一路向记者介绍,眼前所见的任何场景,罗超都能如数家珍说上好长一段话。

两年前的罗超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对这个村子的人、事、物,熟悉了解到如此地步。

金紫铺村原属省定贫困村,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初,33岁的内江师范学院国资处招标办公室主任罗超主动找到学校组织部,表达想要参与扶贫工作的意愿。同年2月,按照工作要求,需要从作为金紫铺村帮扶部门之一的内江师范学院选派一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罗超随即入选,从上一任第一书记手中接过了扶贫接力棒。从此,这个身材瘦瘦的、秉性温和的年轻小伙进入了金紫铺村1000余户村民的视野。

刚上任时,罗超完全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工作难度和强度,认为只要自己一心埋头苦干,就能完成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效、保障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工作任务。他满怀热情走村入户、了解村情,争取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但没多久,就遇到了第一块“硬骨头”。

一天,一名50多岁的村民来到村办公室,要求罗超给她办理低保。罗超比对政策后告知其不符合条件,办不了。这名村民一听就不高兴了,态度恶劣地吵闹起来。这时,罗超以往的学校工作经验就派上了用场,他耐心地安抚对方情绪,深入浅出讲解相关政策,从早上一直到中午一点,没有一点不耐烦和敷衍,直到对方渐渐理解政策,态度也平和下来。后来,这名村民时常会来村办公室,或向罗超唠叨几句,或跟他闲聊些家常琐事,熟络得就像一个老朋友。

之后,罗超在每次入户走访时,都会有意识向村民宣传讲解低保办理等一些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政策,慢慢地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驻村3个多月,罗超就明显升了一个“段位”,不再是农村工作“小白”了。在一次迎接县组织部领导到村考察调研过程中,罗超对领导提出的个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他的工作态度和成绩得到了充分肯定。

一心为民,

他用行动换真心

在村里的办公室熬过多少个通宵,到每户贫困户家中去过多少回,帮助村民解决过多少烦心事……驻村两年多,罗超已经无法一一记清楚。而在金紫铺村干部群众心里,他的优点却是说也说不完。

“他刚来的时候,不少村民质疑他吃不了苦,他就用行动打破了大家对他的初印象。”金紫铺村党总支副书记钟秀华说,罗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为了做好一份扶贫方案,愣是不完成不下班;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村里搞“五清”行动,他到贫困户家里去帮忙打扫卫生,还帮他们摆放家中物品;贫困户家的门、窗、灯坏了,他能修的一定帮他们修好……

2018年夏天,罗超走访时发现,自儿子、老伴相继离世后,年过七旬的4组村民陈茂禄就独自居住在一个石头房里,屋顶的瓦片毁损破败,即使雨后天晴,屋子里因为漏雨而留下的水凼依然迟迟干不透,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罗超自掏腰包,很快请来工人帮老人修葺了屋顶,解决了漏水问题。不久之后,老人在劳动时不慎摔断了左手导致残疾,罗超又忙前忙后帮助老人办理了残疾人证。2019年,在罗超的奔走协调下,老人喝上了干净的井水……

对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1组脱贫户银文彬也是赞不绝口。银文彬今年47岁,和妻子、母亲一起生活。2016年,他们一家被列入D级危房改造名单,同年10月,一家人高兴地搬进了新房。

“新房子住起安逸多了,下大雨也不得害怕了。”银文彬83岁的老母亲黄素仙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至今都还记得罗超帮助他们的所有细节——村里搞“五清”行动,罗超来到家里带领他们一起打扫卫生,累得汗如雨下;为了改善家居环境,罗超自掏腰包为他们买来漂亮的桌布;搬家后,一家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迟迟没有打坝子,黄素仙曾在雨后湿滑的泥土坝子里摔过跤,罗超与帮扶责任人取得联系,共同为他们解决了打坝子的材料和运输费用;为了帮助他们一家增加收入,罗超为银文彬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打扫村道等公共区域卫生,每月可增收数百元。

对罗超而言,两年驻村扶贫确实是一段难忘经历,他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跟老百姓一起,就要用‘接地气’的方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发展产业,

他让集体、群众双增收

金紫铺村原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了230户,贫困面广,为了帮助群众脱贫增收,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驻村工作队没少下功夫。这几年来,落户金紫铺村的项目越来越多,各类产业也逐渐形成规模并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村民增收有了门道,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

在罗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金紫铺村3组,看到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14口圆形养鱼池已初具雏形,挖掘机正在平整鱼池底部的泥土,工人们则在部分鱼池外壁作业。而项目周边的土地里,全都种上了资中血橙。

“这个省级财政农业改革创新科技示范奖补项目,主要用于标准化血橙种植和高密度水产养殖。”罗超告诉记者,2019年金紫铺村整合省级财政奖补资金6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06.2万元、自筹17.5万元、涉农资金579.46万元,共计1303.16万元成立金紫铺村集体公司,建设标准化血橙种植园110亩、高密度循环养殖养鱼池14口,改造民宿一处,并统一经营管理。

项目按照“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的思路,实行“土地入股+进园务工+二次分红”模式,优先为贫困户、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拓宽了群众增收道路。

“根据测算,该项目预计第一年净利润达66.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23.12万元分红,土地入股农户获得6.1万元分红,到第三年血橙丰产期,净利润将达161.2万元,贫困户获得56.12万元分红,土地入股农户获得14.85万元分红。”罗超进一步解释说,以一户土地入股的村民为例,他有机会依托该项目获得五项收入,即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项目分红、成为果园代理商销售血橙、村集体经济年底分红。

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壮大。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里,罗超坚持把抓实抓好集体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通过创新资产管理、创新资产收益、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经营模式“四大创新”壮大集体经济。仅2019年,金紫铺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

“以后产业全部发展起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会一年比一年高。”说话间,罗超的眼里满是自信和期待。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对接下来的工作,罗超有自己的规划:“接下来,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效,防止反弹,进一步培育村级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

新闻推荐

科技助力春耕生威 资中县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地膜育苗农机插秧无人机喷洒农药◇本报记者周瑶慧文/图近段时间,资中县田间地头水稻栽插进入大忙时节,孟塘镇群力村1组村民...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