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城书香浓 内江市开展“书香甜城·全民阅读”活动综述

内江日报 2020-04-23 07:33 大字

市民在新华文轩书店挑选书籍

春日融融,书香满城。4月23日,相约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内江市图书馆、书店、农家书屋等纷纷推出系列读书活动,阅读风气盛浓——市民在家中手捧书卷,学生在课堂品读经典,网友在朋友圈晒出新作诗篇,老人在书摊畅聊古旧书文……

这浓郁的读书风气,与内江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密不可分。从修建读书场所、引进优秀读物,到举办读经典活动、弘扬读书风气……

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校园、进工厂、进军营,内江人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已渗透到城市角落、生活点滴……

◇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云上阅读品书香

线下读书人气旺

“疫情防控期间,仅开放二楼办证处、外借室、三楼基本书库,来图书馆的人少,但线上阅读人气旺,与日俱增。”4月22日,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丰富的典藏,整洁的书本,宽敞明亮的借阅室。处处彰显着内江市愈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目前,内江市共有市图书馆、东兴区图书馆、市中区图书馆、隆昌市图书馆、威远县图书馆、资中县图书馆等6个图书馆。其中,市图书馆有藏书30万册,馆内实现WiFi全覆盖,拥有电子图书200余万册,各类名师的学术视频讲座1000集、各类学术专题库20个、2709万篇学术论文,电子资源总量已达到23T。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阅读效果明显。市图书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多渠道累计提供线上服务项目67项,开展网上答题、主题展览、公益讲座等线上活动共计16场次,为读者提供无边界、无限制、高质量的服务。截至4月20日,累计线上点击量达197266次,参与人次超过5000。

此外,已经恢复营业的新华文轩等书店也是读者青睐的休闲场所。即使连日细雨纷飞,依然阻挡不住市民前往淘书的脚步。

在新华文轩书店门口,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排队登记、测量体温,逐个进入室内。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医学、公考资料等类别书架前常有读者光顾,有老人、青年,男士、女士。

“在老家呆了3个月了,目前还没开学。趁着有空,和妹妹一起来书店找找公考类书籍,为就业做准备。”重庆大学研一学生袁文静告诉记者。

目前,新华文轩书店已暂停室内阅读服务,市民仅可购买图书,但读书风气浓,店内每日客流量仍可达2000人次左右。为配合读书日,书店推出了朋友圈积攒送购书券以及全场正价图书满百减二十等活动,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目光聚焦社区、村镇。

内江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科学规划文化设施的布局,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区域均等化,真正实现了城市、乡镇、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书屋339个,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便捷阅读文化圈。建有村文化室1248个、农家书屋1609个,配备书籍290余万册,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农家(社区)书屋,实现户户能听广播、看电视,人人能读书看报、看电影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设施建设。

在这样的环境中,市民、村民接受文化熏陶,养成看书习惯,读书会、读书群、诗书画社就这样逐步形成。

市中区永安镇催生了一支由50多名农民组成的农民书画家协会,年龄最大的成员90多岁,最小的10多岁。该协会成立35年来,每年都会举行文化活动,菜花节、葡萄节,他们去赋诗作画;到了年底,永安镇农民书画家协会还到多个村为村民写春联,每年要写1000多副春联。

84岁的周华阳是该协会的会长,看书、写诗,他坚持了20多年。

“过去条件不好,没文化。后来在农村参加扫盲班,又在文化站学写字,阅读了大量书籍,研究字和画,现在才会点打油诗和书法,丰富晚年生活。”周华阳说。

资中县也有个类似的农民社团。1986年12月26日,资中县板栗诗书画社正式成立。这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目前有130多人。30多年来,该社团举办了许多次展览,《沱水之澜》是他们的内部刊物。

社团人才辈出,社员爱好广泛:板栗桠村3组村民崔文东是书法篆刻爱好者;郑家沟村2组村民李晓荣是诗歌爱好者,兼《沱水之澜》撰稿人;园坝子村1组村民隆贤华是乡村教师,也是诗歌爱好者,其作品曾在《重龙新咏》《资中宣传》上发表;利民村6组村民张昊是诗词、书法爱好者,其书法作品和诗歌在全国各地展出,并自印《张昊书法选集》……

疫情防控期间,板栗桠诗书画社的全体社员积极投稿,用书法、绘画等形式宣传防控工作,并开展写诗创作交流活动。

诗书画社副社长王作东表示,阅读让大家获得了成长,丰富了精神世界,也感染着更多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阶梯;阅读,是心灵的窗口;阅读,是美妙的世界;阅读,是梦幻的人生;阅读,是美丽的长卷。于是,我爱上阅读。因为阅读,她打开了我的心扉;因为阅读,她使我步入知识的海洋。于是,我在阅读中获得了新生。”王作东朗诵出这首自创的诗《阅读》,表达了他从一位普通农民到诗人的心路历程。

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文化内江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

近来,内江市退休工人李建友的一本《内江旧闻录》吸引了许多人阅读。这本以内江风土人情、内江名人及旅内名人为关键词,点、线、面结合,立体书写了内江曾有的辉煌,全书包括“汉安流徽、文教熏染、革命浪潮、丹青遗墨、乡土记忆、物华包容”6个篇章,66万余字,被高校教师孟光全评为内江的《清明上河图》。

李建友说,这是他几十年来阅读内江文史、走街串巷搜集资料的成果。他爱阅读,丰富了精神世界,也希望将自己所得撰写成文,流传后世。

内江师范学院退休教授肖体仁是《内江旧闻录》的一位读者。

“丰富了内心,更重要的是从书本中收获了快乐。”肖体仁说,他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初中毕业下乡,13年农民生涯中没有一刻忘记阅读,有时一天看书近5个小时,这个习惯促使他后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肖体仁的读书习惯影响了其学生、后代。他的孩子从小与阅读为伍,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国之栋梁。他的学生勤奋学习,受书本熏陶,走上讲堂,成为优秀教师。如今,他家中藏书达两万余册,书桌上堆放的各类文学书籍已比人高,他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阅读。

“我外地朋友常说,内江的读书风气特别浓,在我看来也是这样,内江师范学院随处可见读书的学生,街上书店也多。”肖体仁说。

有时候,肖体仁会根据见闻自创诗词分享到朋友圈。“风遣桐花遍野香,山村三月插秧忙;田中两个弯腰者,除却老爹是老娘。”这首《山村三月》描绘了春天内江的美丽画卷,清新又不失幽默。

在甜城,还有许多像肖体仁这般热爱阅读的人——

清洁工人刘国成家中藏书7000余册,他常常去甘泉寺、旧书网淘经典古书,自学成修订古书的本事;工人窦江平热爱藏书,一间书屋不够放,床底、电视柜均堆放着书籍,家中空间已所剩无几;57岁的市民郭传宗尤其喜欢外国经典文学,注重翻译版本,表示读书益智,并给他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增强了他思想和意志的定力。

全民阅读的成果,在近年来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内江日报社举办的“读经典·品国学——我们的节日”征文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仅2019年度“读经典·品国学——我们的节日”征文活动中,便收到络绎不绝的投稿。作者既有退休的白发老翁,也有十来岁的学生。《日子的“酒”》的作者是内江一中高2020届2班学生张晨,《团圆》的作者是内江一中高2021届7班学生杨艺恒,《解锁秋分》的作者是内江市电力初级中学校初二(一)班学生陈梓宏……这些小作者的参与,正是内江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体现。

开卷有益,春风化人。

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内江,狠抓公共文化建设,不仅培养了许多喜爱阅读的市民,更催生出孙自筠、谢自生、黎威、李莽等优秀文人作家,创作了《太平公主》《大糖坊》《屋顶下的天空》等优秀作品。

全民阅读,真正走进了内江农村、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军营,推动着内江文化建设,书写魅力甜城新篇章。

新闻推荐

2019年四川十大消费纠纷调解典型案例① 保健品虚夸包治疾病 消委会不懈追回救命钱

编者按: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四川省消委会发布了2019年消费者遇到的保健品虚夸包治疾病、买车变租车、收付预...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