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童伴妈妈”

内江日报 2019-10-16 07:42 大字

曹丽君(着红衣者)带孩子们拔河(受访者供图)

曹丽君介绍照片故事(本报记者 姜晓凤 摄)

曹丽君(本报记者 姜晓凤 摄)

讲述人:

曹丽君,资中县高楼镇鹤林村“童伴妈妈”,也是内江市首批上岗的“童伴妈妈”之一。2015年10月,“童伴计划”项目落户资中县高楼镇,身为幼儿教师的曹丽君主动报名参加,成为了一名“童伴妈妈”。

背景:

“童伴计划”是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四川省民政厅、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留守儿童关爱项目,旨在解决留守学生(儿童)监护人缺位问题。2015年10月,资中县被共青团四川省委确定为“童伴计划”项目试点县。

2016年1月,“童伴计划”项目在资中县高楼镇紫金、雨台、三河、天星、鹤林等10个试点村全面推进。2017年1月,资中县在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在银山镇金紫铺村和骝马镇窑厂村、三柏村3个贫困村进行了试点推广。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整理

从幼儿教师到“童伴妈妈”

2015年10月,“童伴计划”项目落户资中县,并选在高楼镇的10个村进行试点,鹤林村是试点村之一。

我很早就想为留守儿童做点事,得知招募“童伴妈妈”的信息后,我主动报了名。那时候,我在镇上的一所幼儿园当老师。经过层层筛选,熟悉当地情况且具有幼儿教学经验的我,成为了鹤林村的“童伴妈妈”。

成为“童伴妈妈”后,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到“童伴之家”工作中,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长的帮助下走访全村有儿童的家庭,收集儿童的信息资料、宣传“童伴之家”,为“童伴之家”的正式运行做充足的准备。

鹤林村一共有9个村民小组,我用了3个月时间开展走访和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了村里贫困儿童、大病儿童、残疾儿童等相关数据,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收集儿童信息资料,必须要登记户口信息,有村民不理解、不信任,不愿意配合。不过经过多次宣传动员,大多数村民都为孩子报了名。

鹤林村6组的一位老人起初也是态度强硬,不愿意把户口簿拿出来登记信息,更不愿意让孙子、孙女来“童伴之家”,我多次向他解释和宣传后,他来到“童伴之家”实地参观。当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学习和游戏,他的态度改变了,最终主动把孙子、孙女送了过来。

给留守儿童母亲般的关爱

2016年1月,鹤林村的“童伴之家”正式成立,儿童桌椅、图书、玩具也在多个援建部门的支持下相继到位。

此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童伴之家”都会定期开放,我定时守候在这里,教他们知识,陪他们游戏,给他们母亲般的关爱。

比起陪伴教育孩子,我更加注重引导。

今年7岁的小红(化名)原本是个性格内向的姑娘。起初,她不敢进“童伴之家”,每次都站在门外,躲在奶奶身后,即便我邀请她进来,她也不愿意跨出一步。

我想让小红变得大方些,所以每次都把她和奶奶一起邀请进来,有了奶奶的陪伴,她稍稍大胆一些。我认真观察小红的表现,观察她最喜欢什么玩具,陪她玩耍,叫其他小朋友和她一起玩,再悄悄支开奶奶。渐渐地,小红变得越来越开朗,不但主动来“童伴之家”,见到我也会热情地打招呼。

小红的变化,奶奶都看在眼里,她很感谢我。

在“童伴之家”,悄然发生改变的孩子不止小红一个。

5岁的小宇(化名)性格有些孤僻,喜欢一个人玩,自己手里的玩具玩腻了,会不由分说地抢其他小朋友的,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哭闹。

我发现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告诉了小宇的爷爷奶奶,希望他们对小宇加强教育,形成和我一致的教育态度。之后,我在“童伴之家”定下规矩——任何人都不能争抢玩具,要用正确的方式与人分享。

后来,每次小宇抢玩具,我都会耐心教育他,如果他哭闹,则待他恢复平静再给他讲道理。两个月下来,小宇不再争抢玩具,对其他小朋友也变得十分友善。

除了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我还通过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检查脸部、手部卫生等方式,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爱心汇聚“童伴之家”

2018年,45岁的我辞去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童伴妈妈”,我想当好这个角色。

为了方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我建立了“童伴之家”微信群,增强和家长的交流。

每月我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活动中,认真拍下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既留下孩子们快乐的回忆,也让“童伴之家”更加温馨。看到照片里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容,我心里特别满足。

此外,我常将“童伴之家”的活动照片或视频发到朋友圈,呼吁有条件的朋友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

去年,一位同学从我的朋友圈了解到村里有一名孤儿,便决定对资助这个孩子。他给孩子寄来书籍和学习用品,还时常打电话关心问候,鼓励孩子努力学习。

爱心人士很多,有的同学、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给我发微信红包资助“童伴之家”和这里的孩子们,我就用这些钱给孩子们购置新的图书或玩具。

今年6月初,我又收到一份包裹——二十多本儿童图书,是我在广州的一名同学寄来的,他已经累计向鹤林村“童伴之家”捐赠了50本图书。

我很荣幸成了内江首批“童伴妈妈”。三年多来,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熟,心里喜悦又欣慰。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认可我。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一周,“童伴之家”暂停开放,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微信群里问我什么时候回来。

从2016年起,我每年都会参加“童伴妈妈”骨干培训和增值赋能培训,也会按时参加县、镇举办的“童伴妈妈”座谈交流会。在此过程中,我掌握了更多的电脑使用技巧、书籍导读、活动设计、儿童心理教育等知识,向着优秀“童伴妈妈”的目标靠近。

2018年10月,我获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的童伴计划项目骨干培训证书;同年12月,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优秀童伴妈妈”;2019年5月,在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主任征文评选”中,荣获主题活动特等奖。

目前,全市共有13个村实施了“童伴计划”,累计服务留守儿童上万人次。听说,今年将在更多的村推广“童伴计划”,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有了“童伴妈妈”,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新闻推荐

浅谈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

◇资中县板栗桠镇中心学校孙秀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体会,我把语文课外活动分为应用型、求证型和感悟型三类。下面就对它们的...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