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酒精厂的辉煌岁月(上)

内江日报 2019-08-24 07:51 大字

资中酒精厂设计者童寯(青年)

1943年5月,李约瑟(左四)与澳大利亚驻华公使埃格尔斯顿(右三)在资中酒精厂与厂长张季熙(右四)等合影

1941年,资中酒精厂职工合影

◇宋国英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的资中县银山镇的资中酒精厂,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先后易名资川酒精总厂、四川糖厂、资中糖厂、四川银山糖厂,现为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曾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据文史资料记载,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陕西省咸阳酒精厂,为躲避战乱和日机轰炸,于1938年12月将粮食酒精生产线搬到贵州遵义,糖蜜酒精生产线内迁到四川沱江河畔的资中银山镇。利用资中、内江糖蜜和煤炭资源丰富以及公路和水路便宜的有利条件,制造糖蜜酒精,取名“资中酒精厂”,次年11月建成投产。

厂长兼总化工工程师张季熙(广东揭阳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大,后入北京大学,1922年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学位,世界酵糖权威专家。1924年回国,中国资源委员会委员、曾任广西酒精厂厂长、1945年受命赴台湾,任台湾屏东糖厂厂长,后来任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协理。

厂助理工程师龚祖德(江苏江阴人,1912年出生),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期间,曾任陕西酒精厂研究员(技术员),参加从德国购买全套机械设备的安装。1940年从资中酒精厂调重庆北泉酒精厂任工程师, 负责筹建新厂。

抗战时期,日寇封锁我国沿海交通,切断我国汽油的进口渠道,致使我国汽油奇缺,汽车运输陷于瘫痪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陈茂椿(1911年出生,四川资中人,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盐酸厂、精糖厂、啤酒厂和台湾各个糖酒厂实习考察)与老师魏岩寿(1900年出生,浙江鄞县人,中央大学的教授、酒精专家、任国家资源委员会酒精工业总工程师、中国微生物学家、应用化学家、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先驱)等撤退到四川的师生科技救国,共同研究,利用糖蜜混合物通过发酵蒸馏,去掉白酒中的水分,成功研制出可以用来作飞机燃料“无水酒精”。当时的报纸评论称此为:“世界上一大创举!”

这一科研成果受到了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资中人)的高度重视,便与时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联系,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建设厅共同投资十万元作为研制经费。

随着抗战的持续深入,沿海省市相继沦陷,为解决燃料能保证抗战之急需,1939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投资将四川所属资中、简阳、泸州、纳溪、内江、重庆、北泉、广汉酒精厂和四川酒精厂等九厂合并改组,在资中银山镇建成西南第一大糖酒厂——“资川酒精厂”,以资中酒精厂为总厂,并在简阳、泸州设分厂。采用德国进口设备,充分利用制糖副产的糖蜜及粮食为原料,生产加工提炼出高浓度酒精和无水动力酒精,浓度为95度的酒精专供汽车使用,浓度为99度的酒精专供飞机使用。

为适应抗战需要,资中酒精厂每月利用废糖液大量生产军用动力酒精。1940年资中酒精厂动力酒精总计全年销售量为146543加仑,供售军事机关者90910加仑,约占总销售额百分之六十以上。无水酒精全年总销售96955加仑,供航空委员会14310加仑。当时,资中酒精厂400余名酒精工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生产,保证质量,不断增加产量,最高日产酒精4000加仑,折合14吨。抗战期间共生产4000多万桶酒精(每桶160公斤)。

资中酒精厂在1940年就“应用死酵母代替硫酸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查本厂本年度所用酵母,向以硫酸铔培养,是以滇缅路不通,硫酸铔一时中断,本厂经以死酵母代替硫酸铔,使用以来,颇为顺利,不但节省外汇,减低成本,且亦增高酒精之产量。”

除了资中酒精厂外,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四川省建设厅还在资中县水南松山坝(一说县城东门外茨巴滩)建“复兴酒精厂”(厂长周大瑶,糖业专家。生于1903年,四川资中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1925年获普渡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26年获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制糖工程硕士学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接受国民政府经济部派遣赴台任台湾糖业公司总工程师,兼台大农化系教授),日产酒精3000加仑;在水南下街建“沱江实业酒精厂”,日产酒精2000加仑;在县城西门外老母岩建“资中合作炼糖酒精厂”,日产酒精1000加仑;在水南瓦窑坝(一说牛寨溪)建“资中力合酒精厂”,日产酒精1000加仑,在银山镇建成“内江化学工业社酒精厂”,日产酒精800加仑。资中六个酒精厂每天都要生产11800加仑(约41吨)酒精,源源不断地经沱江河流及成渝公路运往全国各地作为军用动力燃料,打破了敌人的交通封锁,为中国军队战时需求及时提供了宝贵的能源支撑,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华侨与抗日战争》《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等文章记载,南洋著名华侨商人、报业家和慈善家、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在抗战期间(约1940年),投资200万元,创办四川资中糖厂。除生产蔗糖外,还生产大量酒精,支援抗战。

1942年,蒋介石高度重视“无水酒精”,指示要大力生产,并由航空委员会专购专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42年6月23日关于《对无水酒精全供航空委员会的训令》中载: “前据称资源委员会在四川制造一种无水酒精,可作飞机汽油之用。该项酒精应全由航空委员会承购。希转饬遵照……除呈复并函知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及饬知资中酒精厂外,合行令仰知照。”当年7月3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就生产无水酒精以供军用的训令》载: “经于六月十六日召集经济部、交通部、军政部、后方勤务部及本局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运务总处开会商定如下:(一)资源委员会资中酒精厂完全改造无水酒精,并全部供应空军使用;(二)酒精之分配比率……除呈报委座及复航空委员会,并分电各有关机关外,相应电请查照,并希迅饬资中厂全部改造无水酒精,以应空军需要为荷。”(此两件训令现存于内江市档案馆)。

1943年4月27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与澳大利亚驻华公使埃格尔斯顿及黄兴宗秘书等,经重庆来资中专区(民国的资中专署,辖资中、资阳、内江、荣县、仁寿、井研、威远、简阳),专门考察资中酒精厂动力酒精生产技术。李约瑟一行深入酒精生产现场考察利用废糖蜜提炼成动力酒精的发酵、提炼工艺流程。他还利用随身携带的相机,留下了酒精厂外貌及与张季熙厂长和部分员工合影的历史照片,此照片及配套说明文字已录入他与夫人李大斐合编的《科学前哨》,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出版,扩大了作为当时全国酒精中心的资中专区的国际影响。

李约瑟在他的书信中说“张(季熙)非常能干,他在荒凉的沼泽地创办了这家工厂。整个地方出奇地整洁并有一种德意志式的布置。”1944年3月21日至4月14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重庆举办的战时工业及科研成果展览会上,有100多家国家所属企业参展。展期内,资源委员会正副主任翁文灏、钱昌照邀请蒋介石前来参观。李约瑟在1944年《自然》杂志的文章中写道:“来自张季熙博士所主持的资中酒精厂的模型,以及那些优秀的化学及真菌学展品展示了动力酒精的生产。”说明当时资中酒精厂参加了这一国际性的“工业及科研成果展览会”。

资中酒精厂“制造效率堪称优良”,“每公吨糖蜜可获取之酒精,应为三点四与一之比,纯糖变酒,已达到理论上百分之九十八点四;不特国内厂家,无与伦比,即在欧美,此种成效,亦列于最优等之林,是盖在职员工诚恳任事有以致之。”同时,“增加生产数量”,“在陕每日产量不足一千加仑”,迁川后,“仅就原有设备,以发挥其效能,竟以达到每日产量最高无水酒精一千五百加仑,普通酒精三千三百加仑之多。”1944年3月,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还要求资中酒精厂为美军提供5000加仑无水酒精,充分说明了资中酒精厂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军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

1948年四川省政府决定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资川酒精总厂出面,与台湾糖业公司共同投资在资中银山镇筹建资中糖厂,将存放在台湾苗栗大湖制糖工厂的机械设备,拆卸后装了1000左右箱,运于资川酒精总厂,合办机制糖厂,厂更名为“四川糖厂”。设备运到资中后国民党已经面临全面崩溃,工厂还未生产,资中已解放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新闻推荐

建功新时代 献礼新中国 2019第六届全省职工摄影大赛作品选登(四)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图①阳光信使(相机组)大山之间的一个转身,一张热情阳光的笑脸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达州市宣汉县樊哙镇邮...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