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内江“绿色循环”之路 内江市多管齐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加工成型的颗粒燃料
经过处理、沉淀的水可直接灌溉柠檬树
连片的柠檬树
初冬,薄雾散去,村庄尽显安宁与平和。
在市中区永安镇多向湾村9组,果木连片的柠檬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背着背篓采摘柠檬;公路上,大货车尾部,两块长木板将地面与高高的货车车厢相连,村民们背着满载柠檬的背篓上了货车……剥开纸质“外衣”,一个个柠檬色泽鲜艳,硕大饱满,惹人喜爱。
柠檬长势良好,品质优良,与这里的土壤土质不无关系。而土壤的改善,又不得不说到掩映在柠檬树林间的一个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生猪粪污经过处理,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以及清洁能源沼气,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提高了利用价值,是一种令人称道的环保处理模式。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文/图
循环利用
从“废物”到“宝物”的华丽转身
“自从用上了农场的有机肥料,基地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减少了40%。”多向湾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军告诉记者,村里1200亩柠檬的主要肥料正是来源于家庭农场的粪便。在他看来,施用农家肥,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也改善了土壤土质。
记者了解到,2013年6月,占地800平方米的市中区顺畜养殖家庭农场建成,该农场以“代养模式”和某养殖企业合作,按每头生猪200元的价格获取代养费,风险低,收益稳定。目前,农场存栏生猪550头,年出栏1500头。
然而,家庭农场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其践行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据刘小军介绍,农场的生猪粪污排出后首先进入预处理池,沉淀后进入沼液池,经过发酵生成沼气,供给村里50户农户使用;沼液则通过管道、车辆等运到柠檬种植地里作为有机肥料,双双实现“变废为宝”。
市农业局畜牧业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土壤,提高了柠檬品质,也增加柠檬的产量,从整体上来说,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借助相关项目的扶持,依托顺畜养殖家庭农场,村里建起了一个可储存30立方米的储气罐,9组村民马烈和众多村民都是受益者。
时间将近中午,马烈走进厨房拧开灶台开关,一团火苗立刻在锅底跳跃起来。从今年1月份开始,他和村里几十户村民一样,享受到了免费的沼气。“煮饭、炒菜、烧开水都是用沼气,方便得很,从来没停过。”
在多向湾村,看似毫无用处的畜禽粪便,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手段,摇身一变成为了果树种植的有机肥料和供村民使用的免费能源,实现了从“废物”到“宝物”的华丽转身,绿色循环农业的魅力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供不应求
秸秆+粪便变成抢手产品
对“变废为宝”,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诠释方法。
位于市中区白马镇的和合源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实现“变废为宝”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李志勤让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变成了抢手的产品。
在白马镇火车站林场路上的成型车间里,畜禽粪便与被打磨成渣的农作物秸秆充分混合,再经过精细加工,就变成了颗粒燃料,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提高了粪污和秸秆的利用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进入成型车间,记者看到,堆积成山的废渣面前,一名工人正用铲子将脚下的废渣铲至高处,保证不被雨水淋湿;加工车间内,李志勤打开开关,机器轰鸣声响起,中和之后的粪便和秸秆经过传送、颗粒成型、冷却、打包等一系列工序,便可以装车运送到客户手中。
李志勤告诉记者,今年,他一共回收了7000多吨油菜秆、200多吨玉米秆以及3万多吨畜禽粪便。这些原本没有用处的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能够以每吨700—900元不等的价格售出。
今年5月,李志勤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了现有机械设备的安装。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他发现,现有的机械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他目前正着手对机械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以提高企业效益。
据了解,和合源公司生产的成品燃料主要提供给一些生物发电厂以及需要燃料的相关企业。前不久,云南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就与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希望公司每年为其提供两万吨原料。
“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在很多种植户和养殖户手里都是个难题,如果随意丢弃或排放,对环境非常不利,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手段,种植户和养殖户减少了处理的麻烦,废弃物也有了利用价值,实现了双赢。”李志勤说。
市中区农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农林局出台了相关举措,也鼓励像和合源一样的企业对乡村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回收处理,同时给予一定的财政及政策扶持,通过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找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新出路。
多管齐下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行动中,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重要课题。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内江市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严格准入制度、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等举措,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2017年,内江市农业局印发《2017年内江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据统计,201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132.0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4.87%;资中县成功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4500万元,开展粪污处理利用、消纳地(饲草料地)配套、养殖设施改造、养殖废弃物集中综合利用;相继出台《内江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方案》《内江市“十三五”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市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累计在35个乡镇设置回收点175个,回收农药包装13.86万个。
市农业局畜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种养循环示范场32个;累计建成水产无公害基地25个,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1095.3公顷,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个,2018年稻鱼综合种养推广面积22万亩。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是内江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包括大宗粮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农膜替代减量技术等。据统计,2018年1-9月,全市化肥施用量11.2万吨,同比减少6.49%;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973.3吨,同比减少5.44%;农膜使用量2861.6吨,同比减少233吨,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8.1%,同比提高1.3%。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2018年,内江市投入1000多万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1-9月,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64%。
同时,市农业局还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宣传培训,把绿色的农业生产技术送到群众身边,生态、环保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推广。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内江市将加快完善产业规划,深入推进污染治理,积极创新环保机制,推动全市农业向着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宣传活动现场(黄雪)12月1日,资中县组织开展了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当天上午,资中县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