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柑橘飘香叶家村

内江日报 2017-11-21 06:53 大字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文/图

初冬的叶家村,满是浓浓的丰收喜悦。远处,是漫山遍野的柑橘林,人们穿梭其中,忙着收果子;近处,橘红色的果子在公路旁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等待外地的商贩前来购买、运输。

2016年,资中县配龙镇叶家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退出了贫困,全村贫困户59户159人也全部脱了贫;今年,叶家村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村里变了样,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道路通,拓宽村民致富路■

种植柑橘树对于叶家村村民来说,算得上一个“老传统”了,但多年来,限于落后的交通条件,村里的柑橘树尽管种得不少,水果销售价格却并不理想。

大湾—小堰,是叶家村5、6、7组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家把柑橘运送出去的唯一通道。尚未修通公路前,沿线的村民和果农尝尽了路不通畅的苦。2014年,村里利用扶贫项目资金70余万元,加上村民自筹资金15万元,这条承载着全村人期盼的路,终于开始动工修建了。当年底,长2.5公里的大湾—小堰公路正式通车,彻底解决了150余户村民的出行难、卖果难问题。

11月16日,叶家村8组村民朱开柏在自家门口忙得不可开交。平整的水泥公路直接与他家的坝子相连,一辆小型货车停在路边,这是从遂宁来的水果商贩到他家收购柑橘的。朱开柏和家人将院子里的一大堆橘子分别装框,然后一一上称,最后搬上货车。橘子多得家里人忙不过来,几名老乡便闻讯赶来搭把手,大伙儿都干劲十足。

朱开柏只穿了件短袖衫,却仍觉得身上丝丝儿地冒着热气,黝黑的脸庞上始终挂着笑。今年55岁的他已经种了差不多30年的柑橘,对于家门前的这条公路,可谓是感受颇深。公路修通之前,他只能自己肩挑背磨,把柑橘运到山顶的大公路,有时还得请同乡村民帮忙。

“以前要全部自己挑到大路上,现在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或者直接在土边上就运起走了,减少了很多人工投入。”朱开柏说。在一旁帮忙的老乡们也表示,公路修通后,不只运送方便,果子价格还高了不少。原来,以前叶家村村民种的柑橘除了需要自己运出去,价格最低时每斤还不到0.2元,如今,进村收购的平均价格在每斤1元左右。

“感谢党和政府把路修起了,现在我们运点什么都方便了。”朱开柏由衷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蜿蜒在碧绿果林中的通村、通组公路,让叶家村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产业强,村民致富有门道■

除了柑橘产业,叶家村还有一项集体经济收入。

在叶家村7组,有一个肉兔养殖场——资中县益农养殖家庭农场。通过门口的消毒池进入兔场,只见一排排兔舍整齐排列,兔场养殖人员朱志体正依次给每个兔舍投放着饲料。似乎闻到了食物的香味,兔子们瞬间“激动起来”,在兔舍里蹦来蹦去,憨态可掬。

朱志体是叶家村7组村民,在外务工多年后,于2014年从广东回到家乡,经营起一家小兔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他基本掌握了养兔技术,并积累到一定经验。

在为叶家村退出贫困想办法谋出路的过程中,配龙镇党委政府和叶家村帮扶干部们商议,将肉兔养殖作为村里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

2016年10月,以朱志体的养殖场为基础,占地800平方米的叶家村肉兔养殖场开工建设,由朱志体全权负责兔场的技术和管理。据叶家村村支部书记叶哲刚介绍,养殖场实行收益分红制,每年将养殖场的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给贫困户和村集体。叶家村“第一书记”蒋亚军说,今年9月,该养殖场还被评为资中县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肉兔养殖)实训基地。

在叶家村,像朱志体一样的致富能人还有很多, 29岁的返乡大学生朱波就是其中之一。

16日上午,朱波和往常一样,在山上的大棚里照顾他的蔬菜“宝宝”们。

朱波来自叶家村2组,2008年从重庆科创学院毕业后,他上过工地、收过废品、进过工厂。可是,年轻的朱波始终觉得在外漂泊不如回家乡发展。2015年初,不甘给别人打工的朱波回到了家乡。一番考察后,朱波觉得蔬菜种植行业很有前景,便一心一意搞起了蔬菜种植。他流转土地13亩,建起大棚,种下一些常规蔬菜,开始了创业之路。

到今天,朱波已经陆续投入近30万元,建起大棚14个,土地面积近30亩,蔬菜种类也增加到了十余种。接下来,他计划将大棚陆续向地势低洼的田里转移,以减少水的投入,节约成本,同时增加蔬菜数量,扩大市场占有量。年轻的朱波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自己的事业,像眼前绿油油的菜地一样,他的未来充满勃勃生机。

朱波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上半年,他还在菜地里套种了沃柑。农忙时节,当地村民也在他的蔬菜大棚里找到了工作,“有几个贫困户是长期合作的,需要人手多的时候才会请非贫困户。”

正是这种“共同发展致富”的理念,朱波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致富,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也得到镇村领导的肯定,每次市里、县里的领导到叶家村参观考察,朱波的蔬菜大棚都是一个重要参观点。

养兔场和蔬菜大棚,种养结合,从不同产业角度,为村民增收致富增加了门道,改善了村子发展面貌。

■穷貌改,多方帮扶解贫困■

去年以前,叶家村共有贫困户59户190人,因病因残致贫是村里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如何结合每户实际进行***,镇村干部们想了很多办法。

叶家村6组脱困户朱元章今年63岁,多年前,他患上疾病,一天比一天虚弱,严重时连碗都端不了。2012年,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手术费用花掉20多万元,欠下了不少外债。而他的妻子又患有间歇性癫痫,使得家庭条件更为困难。

儿子在成都工地上打工收入有限,家里基本靠老两口种柑橘支撑。“镇上村上的干部很关心我们,每个月都要来看我们,经常给我们送米送油,对我们好得不得了。”说起帮扶干部们的种种,朱元章十分激动。

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部门等帮扶力量,朱元章也得到了众多力量的帮助扶持。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朱元章和妻子都享受到了低保,每月有300元低保收入。村里时常举办的农民夜校、种养技术培训,朱元章和妻子都会积极参加。去年,村里的驻村农技员还到地里亲自指导他和村民们如何管护柑橘,并对一些果树进行了品种改良。2016年,朱元章种的柑橘产量从2015年的4.5万斤增加到5万斤,实现收入两万元左右,成功摆脱了贫困。

村支部书记叶哲刚介绍,村里对所有贫困户实行“一户一策”,***。2016年,在各方帮扶力量和贫困户自身的努力下,全村59户贫困户190人全部脱了贫。

从贫困到先进,那个曾经落后的小山村,早已变了样。走在叶家村的通组公路上,成片的柑橘地望不到头,人们忙着收获柑橘,笑声回荡在林间。

新闻推荐

风正好扬帆 教坛谱新篇 ——四川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积极创建内江市“廉洁学校”工作纪实

——四川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积极创建内江市“廉洁学校”工作纪实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