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炭精画师李逸民:炭笔定格光阴
◇本报记者 王斌 文/图
资中县金李井镇距资中县城约22公里。10月2日,记者漫步在宁静的街道上,一间挂满画像的店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位耄耋老人正埋头描绘着画像,笔法精细而娴熟。
老人叫李逸民,今年80岁,至今已在这里画了50多年画像,说起画炭精画,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读小学时,李逸民就爱好美术,初中,他成了班上的宣传委员,在班上的墙报上经常能见到他的“作品”。
初中毕业后,李逸民考取了重庆第一机械学校,学习红外线电子管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华北光学仪器电子厂”,从事技术工作。1963年,工厂精简人员,他回到了老家金李井镇。
回乡后,李逸民先后从事过搬运、瓦工,还做过小买卖等。几经周折,他重新拿起画笔画画,并在路边摆起小摊给村民画像,“那时,镇上很少有照相的,一开始,生意还不错。”李逸民回忆,画一幅能够有两三元的收入。
1970年,公社成立文化站,有着绘画特长的李逸民,成了一名编外的宣传员,写标语、办墙报、画漫画,甚至印染,在乡干部和村民的眼里,李逸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李逸民突然接到公社通知,叫他绘制一幅周恩来画像开追悼会用,“接到通知后,我用5个小时就画了出来。”李逸民回忆道,正是这幅高70厘米,宽50厘米的总理画像,让他“一画成名”。这之后,找他画像的村民越来越多。
“当时,画摊上经常是几个人排起。”李逸民说,忙的时候,他要画到凌晨1点过。名气越来越大的他,让不少人都前来拜师学艺,前前后后,李逸民带了好几个徒弟。
随着时代的发展,照相逐渐取代了炭精画像,他的生意也开始清淡了许多,而一些年老的村民对炭精画像仍情有独钟,“你看!我父亲的这张像,挂了好几年都没褪色。”村民马秀华告诉记者。
而在李逸民的眼里,无论炭精画像生意好否,这已是陪伴他一生无法割舍的情结。
新闻推荐
资中县供销社:召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 社会评价工作推进会
(记者孙国丞)近日,资中县供销社召开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推进会。会议传达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推进会精神,通报了供销社综合改革开展情况,并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