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机遇与挑战并存 生态康养如何与脱贫攻坚共赢?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31 06:0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8月22日,来自内江资中县的游客黄绍成在广元市朝天区李家乡永乐村享受着他的避暑生活。黄绍成今年66岁,退休后,每年夏天他几乎都在全省各避暑胜地游玩。今年他与爱人来到了主打“生态康养”牌的朝天区李家乡,住进了有着永乐村贫困户李德申开办的客栈里。

“我们这家客栈今年7月份才开始营业,开店一个多月,经营情况还不错,现在估计纯利润已经突破5000元了。”李德申的爱人向宗菊告诉记者。

8月22日,以“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全力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第二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在朝天区曾家山镇举行,会上有17个生态旅游康养项目进行了签约,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四川省生态康养业正在大踏步地发展。

名词解释·生态康养

生态康养旅游是指以森林、湿地等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健康养生为取向,以愉悦身心健康为目标,满足人们对健康及休闲服务等产品的需求,并能助推区域发展的生态旅游活动。

发展模式:目前全省总结推行了“景区+贫困村+农户”“乡村旅游合作社+贫困村+农户”“旅游电商平台+贫困村+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

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最典型的富民产业,把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作为贫困地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化贫困劣势为脱贫优势。

现状

生态康养助力脱贫贫困地区机遇多多

“近年来,朝天区以休闲农业游、民俗文化游、康养体验游等多元业态为代表的全域旅游发展迅速,同时将贫困村、贫困户向乡村旅游业态聚合,计划到2020年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以上,辐射带动贫困人口1800人以上,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介绍。在培育经营主体方面,朝天区鼓励引导农户通过自主经营、合伙经营或入股分红等方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林家乐和森林人家,培育各类经营主体200余家。今年以来,全区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带动社会收入26亿元,旅游地区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使百姓享受了生态、鼓足了口袋。

从全省范围看:一方面,依托扶贫政策支持,四川省贫困地区积极开展项目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条件、农村电网、食宿条件、医疗卫生、安全饮水、配套设施等全面改善,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四川省贫困地区多地处生态环境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有了良好的基础,加上科学合理的生态康养规划建设指导,贫困地区通过生态康养助力脱贫攻坚机遇多多。

以攀枝花为例,近年来该市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建设,其中万宝营森林康养基地投入近100万元,对步道、接待大厅设施和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截止今年5月已接待“福特自驾游车友会”等团队12个共800余人。米易森林康养地产项目一二期共推出1000套,已销售780套,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并投资100万余元修建白洼森林康养体验步道7.2公里。

生态康养旅游也助推了攀枝花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记者从攀枝花市林业局获悉,该局近期组织了旅游设计专业团队,到格萨拉彝族乡大坪子村、大湾村、上村村,鳡鱼彝族乡东风村,红宝苗族彝族乡长草坪村、干坪子村、蚂蝗箐村、迷塘村,温泉乡野麻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规划行动。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格萨拉、红宝自然风光优美、乡土民风独特、有机农产品丰富等特点,准备适时推出自驾游、徒步游等旅游线路。

“扶贫对象规模大、贫困程度深,特困区域多、返贫压力大、制约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是四川贫困最显著的特征。我们把旅游业作为最典型的富民产业,把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作为贫困地区实现持续长效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化贫困劣势为脱贫优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马长有说。

马长有介绍,目前全省总结推行了 “景区+贫困村+农户”“乡村旅游合作社+贫困村+农户”“旅游电商平台+贫困村+农户”等旅游扶贫带动脱贫模式,引导贫困村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营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分红、门票分红、就业创业等方式实现增收。

问题

配套设施还有不足 发展思路还不明晰

永乐村村主任马建忠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有经营执照的民宿有60多户,平均每户有床位20个左右,但是旅游旺季客人爆满,床位和配套设施还是略显不足。

“现在到永乐村的交通道路很方便,永乐村六组就有曾家山的著名景点望远山,但大部分游客来这里看了就走了,感觉这里还没有形成气候。要留得住人,首先是有足够的床位,住的人多了,这里的人气自然就来了;其次配套要搞好,除了康养以外,还要有副食品、水果店等配套。”黄绍成认为。

无独有偶,通江县东山乡大包塬村三组业主赵建明已在鱼塘旁边打造了一个农家乐,不久,这里将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

“我始终有通过乡村康养助推脱贫攻坚的想法,规划和建设的这家农家乐,都是按照能够接待老年游客或农村老人来设计的。现在农村康养产业有市场,这里环境资源这么好,如果能够吸引本村或者外地老人过来居住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能够带动农户致富。”赵建明表示,但由于他对生态康养理解不到位,导致项目发展裹足不前。

贫困地区开办生态康养项目,应重点注意哪些环节?

生态康养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兴盛的一种新兴产业,是指以森林、湿地等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健康养生为取向,以愉悦身心健康为目标,满足人们对健康及休闲服务等产品的需求,并能助推区域发展的生态旅游活动。

8月22日,在朝天区举行的 “广元市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高峰对话”上,省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同台对话,根据目前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的形势,对如何助推生态康养项目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康养游应区别于休闲旅游,要有特色、有产品,要强调科学康养。成熟的康养基地要把林区资源、景区资源、社区资源等都叠加起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不同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文说。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席专家张纪林指出,“生态康养地包括乡村、森林(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草原、湖泊、社区等,业态包括生态康养饭店、旅馆、交通、服装、体验、商店、娱乐等,提供的旅游服务包括设施、解说、机构、营销、运行、管理等,应当对生态康养要素进行优化。”

“要建设生态康养城市,难点在保护中发展,要找到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梅指出。

如何通过生态康养来助推脱贫攻坚?在朝天区同时举行的“省生态旅游全域发展暨生态旅游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不少市、州“晒”出了生态康养助推脱贫攻坚的经验。

去年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为带动,巴中全市生态旅游实现总收入近44亿元,其中有1819名贫困群众直接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林业生态旅游地,通过在生态旅游经营企业务工、为生态旅游提供种养产品、租赁入股经营、开展个体经营等途径实现人均增加收入2153元。通江县文峰乡金子寺森林康养基地所在的金山村,前几年还是特困村,但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金山村村民毛文把自己4亩土地流转给旅游公司蔬果基地,加上在公司打一些小零工,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村里的有机蔬菜、原生态腊肉、咸菜、豆瓣变成了抢手货,有50多户村民像毛文一样,从森林康养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如今,这个村已成功脱贫。

对策

三大路径发展康养游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下一步,四川省将如何利用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助推脱贫攻坚?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要奋力推进生态扶贫旅游扶贫,打造贫困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夯实贫困群众致富的压舱石。”马长有在第二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建议。

一要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四川省很多地区既是旅游资源富集地方,又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要充分利用四川省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把惠民富民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实现“家家有人在旅游行业就业,旅游企业户户在贫困家庭采购特产”的目标。

二要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支持贫困村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推进产品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要探索“政府+公司+贫困村+贫困户”等开发模式,让贫困群众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通过门票分红、生态补偿等获得稳定收益。要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引导景区开发企业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同时开发更多面向贫困群众的公益性岗位。

三要持续提升群众造血功能。要通过“农民夜校”、村文化室等,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培训工程,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贫困群众,开展旅游服务、烹饪技能、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拓展现代思维、提升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技能,增强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制图/张雁

新闻推荐

强化修养提升素质资中县努力打造纪检监察“铁军”

(全媒体记者程家毅)今年以来,资中县纪委监察局秉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以“三个强化”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有力的...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