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护青山绿水,共建“三美”家园——市中区推进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综述

内江日报 2017-08-10 08:02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瑶慧 文/图

“你们几个就负责往岸边捞,其余的都来清理清运。”7月20日一大早,在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7组乌龙河地段,一支20余人组成的水葫芦打捞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乌龙河水葫芦打捞工作。

5艘打捞船,一船3人协作分工,将沿河繁殖的水葫芦打捞装船,清运到对面河岸,岸上的打捞队员则将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水葫芦铺开晾晒,晒干后再运走。

“我们平均一天能打捞水葫芦90吨,其他垃圾也有半吨。”据打捞队队长王勇介绍,截至当日已打捞清理了4600余吨水葫芦。记者日前回访,7月底乌龙河朝阳镇段水葫芦已全部打捞完毕。

自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作为“世代工程”来抓之后,市中区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以全面推进河(库)长制为主推手,同步开展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绿化中区行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大环保项目工程建设,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以及“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工作。

如今,河(库)长制公示牌沿河可见,河面更干净了,空气更清新了,各项环保项目有序开工建设,全区绿化面积愈见宽阔,这一切市民看在眼里的变化,见证着市中区雷厉风行的环保行动。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促进“生产美”

市中区是传统老工业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对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

7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区乐贤工业园区的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内,机械设备作业声此起彼伏,操作员操作井然有序。公司研发生产的散状物料输送设备,环保节能,广泛运用于矿山、冶金、建材、港口等重工业行业,销往世界各地。

该企业以“科技治厂、开拓创新”为宗旨,围绕科技创新,研发了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节能环保的升级新产品。

从2007年至今,其技术中心研发的技改项目共8项,其中获省、市、区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共4项,四川省经济委员会认定授予“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项。

公司研发生产的“矿用双层双运带式输送机”等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共24项,其中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并广泛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地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是市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中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积极承接国家七大工程和六大消费工程,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高新技术重点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机械汽配、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区科技投入达到8亿元,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建成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

2016年,市中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产值100.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54.7%,占比稳居全市第一。目前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数量居全市前列,基本形成了以培育高新产业助推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了培育高新产业,市中区积极引导以东林机械、恒世达建材为代表的高新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鼓励高新企业积极争取各级科技资金支持,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

此外,大力鼓励校企合作,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促成区内高新企业新建“内江市汽车钢板弹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内江市特种节能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内江恒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

与此同时,以精品塑造为手段,支持高新企业提升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区高新企业共计拥有内江知名商标7个、四川著名商标5个,四川名牌产品5个。恒世达建材在第七届C21论坛荣获“四川城市发展贡献奖”,华玉板簧获“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表彰。

标本兼治:

环保降耗彰显“生态美”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的美化,需要标本兼治。

近年来,市中区加快推进乐贤工业园、白马电力工业园建设绿色生态循环型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资源再生节能环保循环集聚区、生物药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集聚区等精品集聚区,使其按循环经济模式布局建设,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主要抓手,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重点工程,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产业转型。

传统火力发电,大气污染严重。但对位于市中区白马镇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内的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来说,这样的担心却有些杞人忧天,“虽然是火力发电,但是我们使用的技术对环境污染小。”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电站每小时发电60万千瓦,满负荷运载,一天能发电1440万千瓦小时,“比传统火力发电方式单位能耗低,发电量更多,保证在对环境最低消耗情况下,高效率供电。”

比传统火力发电又一节能环保之处,是该电站发电产生的粉煤灰会进行二次再利用,为园区内其他企业的生产提供原材料,内江德天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德天力公司总经理蔡胜田告诉记者,公司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蒸压多孔砖和新型自保温砖,每年消化粉煤灰40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在内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左右。“公司就地取材,需要的原材料,半个小时就拉过来了,不仅价格比外面便宜,运输成本也很低。”蔡胜田说。

而在白马场镇外的白马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也即将于9月建成投用。已经完成厂区建筑、土建及装修装饰工程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具备通水试运行条件,“等主管网建成后,预计今年9月就能全线贯通运行。”该项目主管雷振介绍。

作为内江市首个正式启动实施的PPP项目,更是全省第一批省级PPP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140万元,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万吨,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包括白马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将新建日处理5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等按日处理10000 立方米进行设计),铺设约5.3公里直径为DN600-DN700的钢筋砼管主管网及直径为DN400-DN600的支管网2.5公里。“投用后,白马镇场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将实现无害化处理,能有效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改善沱江河水域环境,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雷振说。

绿化家园:

青山绿水营造“生活美”

今年3月28日,市中区在凌家镇古楼村正式启动“大规模绿化中区”植树行动,在旮旯沟风景区入口处栽种了20亩天竺桂和银杏,如今逐渐成活的树木又成为旮旯沟入口一道漂亮风景线。

奔着绿化全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沱江流域绿化三大目标,市中区将绿化中区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从“大规模绿化中区”植树行动,到沱江右岸万亩竹产业生态廊道建设,再到万亩柑橘产业、万亩花卉产业的打造,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城周绿化等工程,市中区坚定不移推进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目前,全区绿化面积达13300万亩。

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享受没有污染的土壤,这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更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走向,这就要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而最核心的是治水,全面开展好河(库)长制工作。

市中区地处沱江中下游,其中纳入区级管理的有沱江河、乌龙河等16条河流和八一水库、光荣水库等5座水库。围绕河(库)长制,市中区大做文章,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河(库)长责任体系,加强甜城湖水域管理保护、干支流水域整治,河流巡查监管常态化,并增建朝阳、凤鸣等镇污水处理设施。

市中区朝阳镇联合资中县陈家镇、威远县东联镇共同治理乌龙河,就是市中区创新河长制工作思路的一个典型。从6月26日开始持续一个月的水葫芦打捞行动,到7月12日联合开展的取缔乌龙河网箱地笼大型行动,三镇联合出拳,搭建联合治理平台;并通过建立长期巡查机制,即时交流信息、通报相关情况,及时处理,防止问题复发。

在城区,市中区注重联合执法,深入开展了“五乱”治理和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从5月以来,开展“百日行动”、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取缔摩托车占道经营,解决晏家巷沿线建渣及生活垃圾,保障沱中巷“生命通道”及绿色通道,都有效改善了城区容貌。

针对城区建筑垃圾,市中区还争取到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PPP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生产线1条,年处理加工能力30万吨;新建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路沿石生产线1条,及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透水砖、路面砖等生产线,“一期预计明年底能投入生产。”市中区城管局局长许大全告诉记者,除此项目外,市中区还将进行马鞍山垃圾压缩站、尚腾艺术小镇垃圾压缩中转站、老工业区污染治理及修复等环保项目建设,持续为青山绿水中区保驾护航。

目前,全区COD排放量同比下降2.6%,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2.32%,沱江河、乌龙河出水断面水质均达Ⅲ类以上,城市绿化率达39.1%。

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是内江市的“世代工程”。作为内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市中区始终发扬“敢挺、苦干、实拼”的精神,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共护甜城蓝天、清水、绿地。

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市中区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内江分公司2017—2018年“和校园”销售代理(SA)业务合作项目比选公告

本项目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比选采购,采购人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采购代理机构为北京煜金桥通信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资金由采购人自筹,并...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